SUN世代:肝膽仁醫

白色巨塔下,最厲害的武功,並非醫術,而是堅持和仁心。出爐傑青─內科醫生黃煒燊,行醫十三載,來回於肝科臨床治病及研究。從病房走到研究室,遇過無數次失敗,但不氣餒態度終換來傑出成就。走到今天,他在脂肪肝的研究,在國際醫學界屢獲殊榮,為肝炎患者帶來希望。即使脫下白袍,他亦未忘天職,主動走入社區,為戒毒人士義診。

走進黃煒燊的臨床醫學大樓辦公室,書枱貼了多幅溫馨家庭照,太太是當年大學的同班同學,也是醫生。相中七歲長女也曾立志成醫,「但升小學之後,佢又話唔想做醫生,要做老師。」與女兒不同,黃煒燊並非生於杏林家庭,但「我的志願」早已刻上醫生二字,未曾動搖。

自小體弱多病,但偏偏不懂吞藥丸,只好在口中咬碎才吞,所以他的藥特別苦。「細個一年至少病十次,阿媽講笑話不如大個做醫生,幫到自己又可以幫人,諗諗吓又覺得係喎。」就這樣,不懂吞藥丸的男孩,變成把「苦口良藥」掛在口邊的醫生。

今年三十六歲的黃煒燊,九九年從醫學院走出來,選了腸胃及肝臟科。「醫生係要醫好病人,但接觸愈多病人,就愈發現已有嘅藥物同治療,唔可以完全醫好晒啲病人。嗰時就諗,除咗診症,係咪有更多方法可以幫到病人呢?」於是在實習期間,看病人外他亦走進研究室,開始做醫學研究,以推動醫療發展為己任。

那時,大部分做肝病研究的本地醫生,都是研究乙型肝炎,因為本港病例多,頗受西方醫學界重視。黃煒燊卻人棄我取,選擇研究脂肪肝,「其實每四個香港人,就有一個有脂肪肝,情況一樣嚴重,只係無外國咁多。」因這樣,他起步比人難,更難獲認同,「頭三年,所做嘅研究同醫學論文,都未能刊登喺國際醫學期刊,亦得唔到任何研究基金支持。我成日問點解已經好努力,但都無成果,仲諗過唔再繼續。」

幸當年身邊有多位前輩醫生不斷支持和鼓勵,令黃煒燊慢慢學會接受失敗。「好多時候,人只看到成功一面,但每個成功背後,係由無數失敗而來。只有失敗過,先會做得更好。」苦苦耕耘三年,研究成果終獲肯定,多篇醫學論文被刊登在國際醫學期刊,更成功研發臨床方程式預測肝癌風險,為肝病患者燃點生命曙光。

研究中他發現曾經共用針筒的人,患丙型肝炎機會率比一般人高。「佢哋戒咗毒,以為重新做人,先至發現有病。」○八年他與各區戒毒中心合作,為戒毒者免費進行肝炎快速測試,及辦預防肝炎講座。至今已為超過二百位戒毒者免費肝病治療。「見到人哋有美好人生,係一件好開心嘅事。」愛人如己的仁醫,不限於病房、研究室,還在人間處處。

黃煒燊小檔案

現職:中大內科及治療學系教授及肝臟護理中心副主任

獎項:二○一二年香港傑出青年

公職:「明肝行動」醫務總監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張凱恩

黃煒燊

脫下白袍的黃煒燊(右三)走進社區,為戒毒人士舉辦講座,宣揚預防肝炎訊息。(受訪者提供)

這對「杏林夫妻」,不期望子女成醫,只希望他們能健康快樂成長。(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