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問「君子」考生答《朋友》

中學文憑試的中文科說話能力卷考起不少考生,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一項研究發現,老師為學生提供的口語溝通培訓非常不足,往往犯「致命」錯誤。負責研究的學者指考生通病包括解錯題及欠缺常識,今次研究曾以「君子之交淡如水」為討論題目,有學生竟不懂君子的意思,更有學生只懂引述流行曲《朋友》歌詞,並將作詞人誤當作古人。學者認為學校有需要加強口語溝通的培訓課程。

港大教育學院獲優質教育基金撥款二百萬元進行一項改善文憑試口語溝通的研究,於一○至一二年邀請二十二間中學共八百多名高中學生及一百名老師參與研究,安排他們接受口語溝通培訓,並將訓練內容製成教材,將向全港中學派發。

「汽車發明前就用馬車」

文憑試中文科說話能力卷中的口語溝通部分佔全科百分之十一,但研究發現教師為學生提供的口語溝通訓練非常不足,六成受訪學生指過去一年只參與少於五次課堂口語溝通練習。負責研究的港大教育學院副教授黎歐陽汝穎指解錯題是其中一項致命錯誤,主要歸咎於學生欠缺常識,她表示曾以「君子之交淡如水」作為訓練題目,但有一名學生在數分鐘發言期間,不斷引述流行曲《朋友》整首歌的歌詞來否定題目,內容偏離,而且令人啼笑皆非。

港大教育學院教學顧問盧萬方亦引用首屆文憑試的考生實例,題目要求考生討論「科技會否令人懶惰」,但有考生竟引用「電飯煲發明前係鑽木取火,汽車發明前就用馬車」等例子,反映學生欠缺常識。他又指,研究發現有學生十五分鐘內不發一言,亦有學生五十秒內出現七、八次「其實」,影響討論過程,建議學生日常與家人及朋友進行有深度的討論、多閱報及評論,增進常識。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港大教育學院副教授黎歐陽汝穎(左)指解錯題是口語溝通其中一項致命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