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首用「鋼筒陣」填海

【本報訊】今次事發現場正興建的人工島,是未來港珠澳大橋的香港口岸及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南面出入口,由於大橋工程受到環評官司阻延達一年,港府要壓縮施工時間追回進度,首次採用成本較傳統方法貴一成的「鋼筒陣」填海。有關工程在去年底動工,預計二○一六年竣工通車。

面積如六個維園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主要由香港接線及香港口岸兩部分組成,另外會興建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及屯門西繞道作接駁。其中香港口岸需填海興建,填海面積達一百五十公頃,約等如六個維園,包括一百三十公頃的口岸人工島及二十公頃的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南面出入口。日後口岸上設有貨車及私家車檢查亭、驗貨台、X光檢查大樓,入境處、海關等部門的辦公地方,粵、港、澳三地政府已同意大橋採用「三地三檢」模式運作。

港府去年決定首次採用不浚挖式填海興建人工島,將五十六個直徑二十七米及七十八個直徑三十一米的巨型鋼筒,以震動方式穿越淤泥,並固定在最底的沖積層上。多個緊貼的鋼筒有如一道鐵閘將海水分隔,將惰性物料填入筒內並打入碎石樁,便形成人工海堤,之後即可進行填海工程。

路政署曾指以「鋼筒陣」方式填海可將施工時間由十八個月減至十四個月,新技術亦毋須像以往填海般要挖出淤泥,可減少九成七、即二千二百萬立方米淤泥量,相等於九千個游泳池的容量,並可省卻一千二百萬立方米的海沙填料。

由於大橋受環評官司影響,令工程拖延達一年,港府要以「加人加機」的方式追回工程進度,以配合大橋主橋於二○一六年通車的目標。趕工及延誤下令大橋造價急升,香港口岸的工程費達三百億元、香港接線工程費為二百五十億元、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估計造價亦達五百億元,合計已超過一千億元,尚未計算屯門西繞道的造價。

組建鋼筒流程

1. 建造組合架

2. 在組合架底部固定鋼板樁位置

3. 吊起組合架,放在適當位置

4. 鋼筒鑽落海

5. 吊走圓形模

6. 圓形模放回組合架之上

7. 再造另一個鋼筒

8. 填料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本港首次採用「鋼筒陣」方式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