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攻略:美容業的社會代價

顧問老師:Keith Leung

要靚,定要命?近年瘦身及美容產業蓬勃,甚至有美容機構將醫學技術引用在美容服務上。「DR事件」暴露醫學美容毫無監管,美容瘦身隨時搵命博。究竟醫學美容有何保障?信錯美容機構,命仔是否隨時凍過水?

Q:港人愈來愈注重瘦身及美容,有何誘因?

A:過去十年傳媒及廣告不斷改變及扭曲對「美」的觀念,令「男人要周身肌肉,女人要玲瓏浮凸」的觀念植根人心。角色性別的特徵日漸定型,加上明星效應,自然備受追捧,成為潛移默化的思想。

Q:對美容業過度吹捧,會造成甚麼的後果?

A:過度吹捧瘦身及美容,對社會、文化及經濟都造成不良影響。有人為要瘦身及美容傾家蕩產,甚至不惜與家人鬧翻。過度對瘦身的追求,更嚴重扭曲社會文化價值觀,塑造瘦身就是美的文化,影響未成年、正在發育期間的少女,也加入瘦身行列。

Q:為做生意不擇手段,是否資本主義下的必然產物?

A:不良美容集團為求做生意不擇手段,甚至罔顧人命,毫無良心。然而這與資本主義社會沒有必然關係,因為原始的資本主義是徹底的剝削,在十九世紀末已遭摒棄。這些集團的手段,是現今社會酬庸制度下產物,利用人性的貪婪去達到渴求的目的。

延伸思考

1.當發生嚴重醫學美容事故,政府應該扮演甚麼角色?

A:任何法例都是依照某個時代需求而設立,現時醫學美容大行其道,部分更涉及醫學技術,令醫學與美容的界線變得模糊。美容產品可以賣廣告,但醫生則不可以,故政府必須立法跟進,醫學美容是否屬於醫學技術,是否可以賣廣告,以防止誇張失實的報道出現。

2.醫學美容步向商品化,應如何監管?

A:政府有三個責任,首先要擔當監察者,監察美容集團有否違規。其次是扮演調查者,在事故發生後,主動介入調查,追究責任誰屬。最後政府應做好立法工作,明確界定醫學與美容的範圍,到再有事發生時,可以依法執法,除保障消費者,更可防止美容集團逃避法律責任。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