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台:浩園雖小 意義大

人人都知浩園是香港的殉職公務墓地,卻不知浩園之內也有「一園兩制」:獲追頒英勇勳章者可以永久土葬,其他入葬者則必須於六年後將骸骨遷往佔地較少的「金塔位」,或火化後安放於浩園龕位。適逢重陽拜山,警察協會代表再次要求當局放寬政策。

人類考慮事情,不過情、理、法三者。英勇殉職者可永久土葬浩園,大家不難理解,因為英勇殉職者死於非命,家屬異常悲痛,港府基於「情」的考慮,不想遷墳對家屬造成二次創傷,所以特准他們永久土葬。然而,對於那些「非英勇」的入葬者,當局卻執着於「法、理」兩面,要求根據《公眾殮葬條例》「起身搬屋」。對此,紀律部隊代表多有怨言,認為以勳章將殉職者分級是不近人情,多年來不斷促請當局一視同仁。

毋庸置疑,浩園是一個十分特別的地方。這塊一千六百平方米的小小墓園,承載的不只是殉職者的軀殼,更是一代香港人的價值觀,園中的每一個死亡故事,都在告訴我們生的意義。當中英勇殉職者如對抗沙士的醫護、捨身救人的消防員等等,固然值得後人景仰;再看那些「非英勇」者的事迹,亦可彰顯盡忠職守的香港價值觀。當局提供行政豁免,讓他們永遠安眠地下,社會上根本不可能有爭議,只待官員舉手之勞。

林芸生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