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雋永:長期規劃的迷思

梁振英表示政府針對樓市問題會透過短、中、長期措施處理,短期措施大家略知一二,但中長期具體措施筆者卻未有聽聞,到底是尚未出台,還是在三個月後的施政報告僅為治標隨便放十招八招,實未可知!然「長期規劃」代表着甚麼,又好像總是令人撲朔迷離。

同為彈丸之地、卻有八成五居民居於公共房屋的新加坡,曾經倣效香港,後來一方面大力以公平分配機制輔以公積金系統來支付首期,鼓勵市民入住公共房;另一方面將公共房為主與私人住宅為輔的二元住屋體系清楚劃分,配合嚴謹土地審批、彈性的按揭計劃,和增加樓宇印花稅範圍等措施,使私人樓市場對樓價影響減低。

重點是,新加坡政府以城市規劃者自居,每十年一次考慮未來四、五十年發展的整體規劃藍圖;開發商和市民可以隨時於不同渠道查閱每幅土地細至項目通風透光設計程度的發展詳情;通過區域整體效益拉上補下來平衡地區發展差異等,俱是其「長遠規劃」的重要內涵。

反觀香港,過分強調市場主導使政策總是落後於市場,諮詢渠道死板,城規、建設部門行政劃分過於零碎且缺乏深遠研究。因此,政府欲提出有效的「長期規劃」,除要看得夠遠,還須更為透明,並加大對市民的承擔和重整諮詢架構才有意思。

鄧咏駿 新青年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