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之聲:高官與議員的語言「偽」術

立法會剛就立法規管工時議案進行辯論。規管工時理應刻不容緩,但舉目所見,一眾政府官員和反對標準工時立法的議員都在玩弄語言「偽」術,拖延立法。

全球已有超過一百個國家和地區就規定標準工時、加班補償及最高工時制訂法例,尤其亞洲主要國家,普遍主張標準工時為四十小時,加班補償為一點五倍。可惜,無論參考數據是東方還是西方,再多的例證和具說服力的論據,對於我們的議員來說,最終的結論就是「現階段制訂草案及立法時間表屬言之尚早」。

過往特區政府被嘲議而不決,其實附帶背景是議員的模棱兩可縱容而成的。難怪王維基最近就免費電視遲遲不發牌問題為政府多送四字:會而不議。所謂「會而不議」,就是官僚式裝模作樣,跟我們扮開會、扮討論,議員的拖泥帶水正中官員下懷。如果市民只看議員的陳詞片段,還當他們真心支持訂立標準工時。

當政府急於推行某些政策,便可以「先推行,後檢討」,如同內地般「以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最佳方法」。而對一些政策並不關心、不想做或冷處理時,便會以一些不能證明但聽起來很「和平理性」的術語來敷衍我們,如相關政策複雜、具爭議性、涉及問題廣泛、影響深遠、社會未有共識、須審慎處理等,藉以淡化討論,消磨意志,不了了之。

若社會已有廣泛共識,官員又會聲稱議員或政黨借民粹主義脅迫政府,不能「操之過急」,要「審慎處理」;總之就是選擇性拖延、取捨,一如希望「剪布」時便援引外國事例,今天討論標準工時已有不少外國事例,卻見張宇人說「橙和蘋果是不一樣的」,不能照搬外國經驗。

人民力量絕對支持標準工時立法,絕不會像其他黨派,在傳媒面前一副慷慨陳詞的模樣,走進立法會辯論時,原來立場模棱兩可,被官員的語言「偽術」耍走。即使有了所謂「標準工時委員會」,也不代表政府支持立法,很可能只是另一緩兵之計。要盡快立法規管工時,必須繼續議會內外抗爭,以「實戰」拆穿「偽術」。

陳志全 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