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灰白:講粗口

雙料議員葉太覆述選舉期間所歷辛酸,曾在街頭派單張時被青少年講粗口辱罵,引來非議,認為即使覆述,也不應該當眾亂拋粗言穢語。

何謂粗口本來沒有一個定義,語言是活的,跟隨社會而演變,粗俗的語言不一定是粗口,反而一些已被廣泛接受的語詞可能出自非常不雅的源頭。為了不蹈葉太覆轍,這廂恕不舉例。一般而言,粗口是指帶有性含義的相關語詞,被人用粗口辱罵,聽了首先會面紅,繼而感憤怒。

對粗口沒有甚麼研究,一生人也從來沒有自覺地說過一句粗口,因為自幼庭訓森嚴。小時一次誤用了一個從街上聽來的助語詞,被祖母聽到,便拿着藤條從屋頭追打到屋尾。生長如此氛圍,寧不養成清潔語言習慣?社會上卻有不少人自誇粗口專家,甚至編纂甚麼《粗口字典》、《粗口大全》,藉而標榜自己性格放蕩不羈,令人啼笑皆非。

同枱食飯,各自修行,語言反映個人修養,罵人可以罵得很文雅,絕不稍減詞鋒。個性使然,粗口衝口而出,亦不是甚麼壞事。但粗言穢語也得有時有地,議事堂規則不能講粗口,與會者便須遵從,硬要以諧音代替,傳媒爭相傳播,積非成是,竟被推崇為俗文化,荼毒市民語言水平。

粗口與惡言頗有分別,愚見以為葉太被罵的僅是惡言,未到粗口級數。

譚榮邦 前政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