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雋永:積金局須改變角色

消委會剛就市面十五間強積金公司、三百四十一款可比較基金過去五年平均回報發表分析報告。使筆者驚訝的是,竟有高達四成半基金過去五年的平均年度回報率錄得負數,即過去五年有近半打工仔連同僱主的供款,扣除強積金高昂管理費和通貨膨脹後,實際得個吉。

強積金這個牽涉香港近七成就業人口,關乎二百多萬名被僱及自僱人士的退休社會保障計劃,推行十一年,大部分時間投資回報並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基金收費不合理,收費與表現無關,無論管理如何差劣,費用照收如儀,加上多個私營機構競爭經營,估計香港市場已有四十多個強積金計劃,提供四百多種成分基金選擇,在缺乏經濟規模的情況下效益不彰,管理費自然高。

筆者建議政府參考新加坡中央公積金制度,改變積金局的職能,除監察市場,亦參與管理,使之成為免費替打工仔管理強積金的機構,讓市場有多一個選擇。若按強積金資產總值四千億元計,百分之一為管理費,政府每年只從庫房負擔四十億元便可減省打工仔的負擔,比派錢更貼心。

若繼續按現行模式,大部分打工仔最後埋單結算時的供款,根本無法維持退休後的生活。不難想像,日漸老化的人口愈來愈多會生活無依,造成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到頭來還是要靠政府埋單。

鄧咏駿 新青年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