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業青黃不接 基建恐無以為繼

建造業總工會公布,業內各工種將於下月起加薪百分之五至三十,預計有二十萬工人受惠。工會指出,今年加幅較大,原因是十大基建陸續動工,建築人手需求殷切,但多個工種在今次加薪之後,人手供應仍然不足,業界希望較高的工資,有助吸引更多年輕人入行,紓緩業內人力緊張的問題。

建造業各工種商會及專業承包商願意付高薪聘人,反映業內好景,對工人而言,當然是好事,但好景背後,工會也不諱言有隱憂,現時註冊的三十萬名建造業工人,逾半年齡在五十歲以上,不但影響生產效率,日後隨着這批年事已高的工人退休,業內人力供應將出現斷層,與本港建造業的蓬勃發展趨勢形成錯配。

預計未來五年,除了十大基建項目,市區重建、增建公私營房屋單位、樓宇維修、多項環境工程,以至啟德發展計劃等多項大型工程將會相繼動工,建造業人手將更形短缺,即使僱主支付更高的薪酬,在業內人力供應已到極限之下,預計仍難以有足夠工人投入工程項目,既拖慢建築進度,又增加建造成本,將會影響香港的基建發展。

事實上,建造業人力短缺問題並非始於今日,隨着十大基建工程展開,議員早已在立法會提出質詢,要求港府及早做好人力規劃應付市場需要,官員亦承諾改善工地環境、福利和行業形象,吸引更多新人入行,又會透過建造業議會提供更多培訓課程,加強新人的專業技能適應工作要求。如果港府有做好建造業的人力規劃,為業內注入新血,就算未能徹底解決建造業的人力斷層問題,也不至於讓情況持續惡化,業界出高薪仍然大嘆有工無人做。

建造業一片興旺,卻名副其實是血汗行業,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建造業意外佔整體工業意外死亡個案近八成,建造業人工高風險亦高,令不少人視為畏途。如何提高建造業的工業安全,減低意外傷亡比率,多年來都是港府與業內的共同議題,可惜始終成效不彰,倘若建造業的傷亡意外高踞不下,工人開工形同「搵命博」,就算有再高的薪酬,也難以吸引更多年輕人入行,試問有誰願意為了一份工,要付出寶貴的生命作代價?

近日港府推出長者生活津貼計劃,揭示香港正步入高齡社會,人口老化對建造業日後的長遠人力供應,只會有負面的影響,本港的新一代在物質條件較優裕的環境下成長,要適應建造業這類體能需求較高的工作,相信不少年輕人視為畏途,加上行業風險,就算薪酬再高,也不一定能吸引他們入行。

參照發達地區的經驗,輸入外勞應付大量基建工程動工是可行做法,問題是香港民粹當道,任何觸及持份者利益的措施,都會受到政客阻撓,輸入外勞解決建造業人力不足的建議,肯定政治不正確。香港的基建發展開始進入高峰期,建築工人短缺的問題將會日益嚴重,請問事事反對的政客,有何良方妙策?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