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營:堅持穩中求變期盼有所作為

新政府班子上任已足百日,期間政府施政面臨極大的阻礙與壓力,並無蜜月期。另一方面,香港存在的問題在日積月累之下變成深層次的矛盾,病菌的侵蝕和擴散已讓香港從亞健康走向生病,社會亟待改變。

梁振英先生在競選政綱中提出「穩中求變」的施政方向,正是整個社會的期望。特區政府必須有所作為!

《黃帝內經》有云:「上醫不治已病,治未病。」藥王孫思邈亦提出:「上醫醫未病,中醫醫欲病,下醫醫已病。」政府必須有危機意識!在社會病徵處於初始的時候,就要將病毒扼殺於萌芽之中,防患於未然。如果病重,更要決心醫治,而非等到病入膏肓之時望而興嘆。

數日前,曾讀到一篇文章,引用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的名言:「剛做完手術之後,感覺一定比做手術之前糟糕,但總不能因此拒絕做手術。」作為醫生,這些話引起我強烈的共鳴,身體若有病急待醫治,我們怎可因為藥苦、害怕一時疼痛,就不去服藥、拒絕手術!

香港的問題非一日可解決,特首已表示,五年任期的首兩年將着重解決現有的困難和阻止矛盾惡化,社會需給予時間觀其成效;而「求變」更為不易,即使是最細微的改變,也會牽一髮動全身,更何況推行一個新政策,規劃和發展一片區域?

以「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為例,當地的居民、各行各業、組織團體都會受到影響,其中必有得有失,反對、抗拒不可避免。政府及社會大眾應該仔細研究,如何在改變中從善如流、結集眾智,將損失減到最小,共同理性的討論以達致共識。

在諮詢期間,不斷有人質疑該計劃是為地產發展商、內地富豪或「北大人」而設,而非為香港自己。香港有特殊的歷史背景,此類說法必然會激起一些不安,但歸根究柢,卻是因為社會之中明顯缺乏信任,令政府施政動輒得咎。

培養社會的信任需要時間,但香港的發展卻不能因爭拗而停滯不前。貧富懸殊、樓價物價高企、人口老化等種種社會問題急需探討、解決。「求變」如同手術,拖延只會令疾病惡化。

惟疾風可知勁草,今日香港社會中的反對和抗拒的確帶來一些挑戰,政府必須「迎難而上」。我期望政府還能堅持「穩中求變」的決心和勇氣,並呼籲市民為香港的福祉,支持政府「有所作為」。

周伯展 眼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