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小氣候:房屋議題掛萬漏一

現屆政府的施政主軸是房屋議題,但管治團隊七月上場以來,樓市持續熾熱,政府推出十招降溫,又遇上美國聯儲局的第三期量化寬鬆措施,雖然近期樓價處於徘徊橫行的狀態,後市走向是再展升浪,還是如政府所願,見頂回落,仍然有待觀察。

私樓市道由價格反映走勢,作為福利措施的公屋,則以輪候人數、上樓時間評估潛在需要。據房屋署的統計顯示,公屋輪候冊人數直逼二十萬大關,其中非長者單身人士更佔近半,而且呈現年輕化和高學歷化趨勢,有逾半單身申請者年齡在三十歲以下,擁專上教育程度者又佔當中的過半數。這堆數字反映公屋需求正由解決基本住屋問題,演變為新一代的「買保險」,趁年輕收入低符合資格時申請公屋,而以單身方式申請,則有可能是為滿足個人的獨居意欲。

這組數字說明樓價高踞不下,年輕人怕日後無力置業的心理狀況,公屋輪候冊擠進大批並無即時住屋需要的年輕單身申請人,將會拖長整體的輪候時間,而且影響未來的公屋單位組合。房屋署為應付大增的單身單位需求,可能要增加這類單位的落成量,影響二人以上單位的供應量。倘若相應不理,說不定會演成政治議題,激化年輕人對政府的逆反心態,加劇對現狀的不滿,不利施政。

管治團隊過去三個月已推出連串緩解房屋議題的舉措,包括增加土地供應、港人港地、五千個白表居屋毋須補地價轉售限額,以及針對年輕人住屋需要的青年宿舍興建計劃。問題是這些應對措施都需要落實和發揮效果的時間,房屋問題不同於其他施政議題,拍板撥款最遲一年半載可望見到政策效果,政府剛提出的長者生活津貼計劃,若一切順利,預期明年三月向合資格長者發放津貼,而且追溯至本月一日生效;增加公屋供應量,縮短輪候時間,由建造到分配單位,最快也要三至五年時間,期間公屋輪候冊的人數只會愈來愈多,輪候上樓時間也愈來愈長,如果未來幾年私樓樓價持續高企,現屆政府將會蒙受更沉重政治壓力,被反對派拿數字做文章,譏諷開房屋空頭支票,誤導市民期望。

房屋議題沒有一蹴而就的良方,解決目前供求失衡的情況需時,社會也必然存在無力置業的族群,就算再周全的房屋政策,也會掛萬漏一,形成政府施政的缺失面,成為反對派的永恒攻擊議題。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