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後24小時最關鍵

【本報訊】「抗藥惡菌」膿腫分枝桿菌為分枝桿菌之一,對大部分抗生素帶抗藥性。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昨指出,病人感染後首二十四小時至為關鍵,因細菌入侵人體後,可經血管「周圍走」導致敗血病,令重要的器官衰竭。若醫生未能及時處方針對性抗生素殺死惡菌,可能令身體機能繼續衰退,嚴重者會死亡。據悉,為找出合適抗生素殺菌救人,院方曾諮詢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的意見。

何栢良解釋,留醫律敦治醫院的四十六歲女病人,原本身體健康,病情卻比其餘三名病人差,可能是她輸入的惡菌量相當多,而且醫生治療初期,未能培植出細菌,致難處方針對性抗生素,即使處方廣譜抗生素效用也不大,因為無效抑制惡菌繁殖,令多個重要器官繼續衰竭。他估計,事件最大機會是處理血液過程中出事。因血液在無菌培植情況下,細菌量極低,但若在血液加工時無做足感染控制措施,可令細菌大量繁殖。

醫院管理局總感染控制主任辦公室副顧問醫生莊慧敏形容事件罕見,膿腫分枝桿菌存在於環境中,一般在皮膚表面受感染,造成傷口潰瘍,甚少入血。膿腫分枝桿菌為環境中常見細菌,可存在於水、塵埃或泥土之中,健康人士不會受感染,免疫力低人士較易中招。此菌帶抗藥性,治療時需動用多種抗生素,且病人康復時間較長,可能長達一個月。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何栢良料事件最大機會是血液處理過程中受污染。(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