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營:香港經濟靠開放與共融

回想○三年沙士過後,內地推出個人遊政策,放寬內地居民到香港旅遊購物,令香港零售、酒店及相關行業獲得很大裨益,振興了香港經濟。另一方面,內地經濟的高速增長,為香港工商界及服務業帶來龐大商機,為港人提供無數工作機會。

近期,內地旅客的高速增長影響港人的日常生活,內地人在香港購買物業推高樓價,以及水貨客困擾北區居民等事件,令港人感到不滿,社會瀰漫着不滿內地人的情緒。部分反建制人士更藉機煽動市民,提出反對「中港融合」、「深港融合」的口號,要香港實施「閉門政策」,與內地隔離。

回顧香港的發展,香港從一百多年前一個只有數千人的漁村,演變為今天七百萬人的國際金融中心,依靠的是「對外開放」和「與外共融」兩大支柱,以及香港人靈活應變、努力奮鬥的拚搏精神。

二戰後,大陸移民湧入香港以及因東南亞排華而來的人口,為香港帶來人才、資金和技術。其後,歐美日企業亦為香港帶來寶貴的國際經驗、管理人才和資金。

經濟發展方面,香港從轉口貿易轉為輕工業,之後藉着內地改革開放而將工業轉移至成本低廉的內地,再轉型為以服務業主導的國際金融中心。

在今年的「十一」酒會上,行政長官梁振英在致辭中指出,我們要認識到香港和內地共同發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及時把握國家發展為香港帶來的每一個機遇。他特別提到,政府會處理好香港和內地在共同發展過程當中遇到的各種新的情況。

其實,當今環球經濟疲弱,中國是世界各國極力爭取的市場,而香港獲得國家關顧和支持,是香港經濟持續發展的最大動力和助力,港人不應因為在共同發展中遇到一些困難而退縮,或產生負面情緒,從而影響香港未來的發展。

香港未來仍要保持「開放」,讓不同國家及地區的企業和人士來港上市、投資、工作和旅遊;更要堅持「共融」,與不同國籍及地區的企業和人士和睦相處,共同發展。同時,香港要利用「十二五規劃」、CEPA等國家給予的政策,拓展內地十三億人口的龐大市場,使香港經濟能持續繁榮。

最後,讓我們一起為南丫島海難死者、傷者及其親人祈禱,願死者安息主懷,傷者早日康復,親人平復心情,好好生活。

蔡涯棉 資深地產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