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眉冷看:民意面臨 等分撕裂

九月九日立法會超級區議會議席選舉,一直被視為兵家必爭之地。因為泛民參選者曾宣稱,這一役是親建制與親泛民的全港對決,哪一方能在五席中取得三席,就代表全港市民的普遍取向。結果,該役中,代表泛民的三名候選人全部當選,所以馮檢基得知結果後心潮激盪,感慨地宣稱是次結果代表香港市民選擇了泛民主派。

筆者對上述結果的解讀卻有所不同。我認為,這次選舉泛民贏得的只是五分三的議席,而非五分三的選票。他們真正取得的選票其實只有百分之五十點七,其餘四十九點三的選票都落在建制或較傾向建制派的李慧琼、陳婉嫻、劉江華和白韻琹身上。這是香港選舉史上最截然二分的賽果,也代表香港市民愈趨於兩走極端的傾向。

要探討香港選民的政治取態,我認為超級議席遠比地區直選具代表性。因為地區選舉的結果很大程度上跟候選人在該區的工作成果、宣傳網絡甚至跟選民的私交、私情有關,但超級議席卻是全港市民共同票選的結果。今次結果告訴所有從政者,香港選民的意願已正式步入兩陣對懸、實力均等的時代,在親建制與親泛民之間已不再存在較大多數派。

處身於一個民心如此等分撕裂的年代,從政者究竟該抱甚麼態度去參政、論政,這確是要他們深切反思的問題。

陳偉強 理大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