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小氣候:鐵票認黨不認人

這次立法會選舉結果,泛民陣營在形勢大好之下只奪得二十七個議席,嚴格而言,是勉強守住關鍵少數的基本盤,並未受惠於新一屆立會擴大議席。泛民各黨派解構贏選票、輸議席的「死因」,離不了互相指摘,抱怨公文袋、白鴿黨這兩個泛民「大黨」太霸道、太貪心,選前分拆太多參選名單,投票日又胡亂告急,搶票過多,變成自相殘殺,在幾個地區選區把議席奉送予得票較少的建制派候選人。

從選舉事務處剛公布的候選人票站得票數目統計顯示,泛民未能趁勢擴大新一屆立會的政治版圖,握住特首CY梁振英未來四年施政的咽喉,亂告急搶票、參選不協調確是敗選主因。相對而言,建制派的配票操盤能力,除了全港單一選區的超級區會有失誤之外,在五個地方直選選區,均抱定發揮選票最大效益為本,只求夠票當選入場,不追求高票的虛榮。這種務實選舉策略,正好抵銷了泛民藉反國民教育推高投票率帶來的得票優勢,保住立會過半數議席,讓CY管治團隊避過甫上任已淪為跛腳鴨政府的命運。

候選人票站得票統計印證了建制派所謂「鐵票」的威力有多大!基本上,這些鐵票是選黨而不是選人,並且分批候命,等待地區樁腳指揮,把票投向選區內建制派分拆的參選名單。一旦夠票,尚未動員的鐵票,馬上調撥予其他勢危名單,又或是棄保策略,把選票集中投向某張名單,起碼也力保一至兩席,不若白鴿黨在新西全軍覆沒,拱手相讓大好江山。

政圈中人指出,建制派的配票能力,泛民是學不來的,情況猶如商場的品牌效應。不錯,泛民在選舉中贏了選票,正是泛民的品牌發揮作用,問題是泛民之下有多個形象相近的品牌(政黨),扯散了票源,不似建制派骨幹政黨,品牌集中,加上認黨不認人的鐵票,造成了本屆立會選舉的「反常」戰果。

四年之後,泛民陣營吸取了本屆贏選票、輸議席的教訓,理應有較好的協調,事實卻不然。政圈中人說,到時泛民的最佳選舉部署,應是協調各個地方選區,只由在該區有最大基本盤的政黨參選,聚合票源,對抗建制派的勝選王牌鐵票,攫取最大勝算。這個如意算盤打得響嗎?以泛民各黨派口說團結,實則互相計算,爭做最大反對黨的心態,願意「分餅仔」式參選,避免同區互撼分薄彼此票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可以預言,泛民各黨派以黨利為先的選舉思維,四年後只會讓歷史重演。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