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人惟能助施政 服眾還須看表現

港府昨日委任一批副局長及政治助理,當中有新人,亦有舊人。新政府採用公開招聘、公平遴選程序,選出與相關局長資歷互補的人選,對比前朝政府黑箱作業、任人惟親的做法,無疑是一大進步,惟最終成效如何,仍待時間檢驗。

五名新科問責官員分別為:前立法會議員陸恭蕙,出任環境局副局長;前警務處副處長李家超,擔任保安局副局長;邱誠武留任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前特首辦特別助理陳岳鵬,出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政治助理;徐英偉留任民政事務局政治助理。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強調,問責官員遴選委員會很公正、很公平,選出來的三位副局長都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希望在他們負責的範疇內能夠尋求政策上的突破,為市民服務。

眾所周知,港府當年引入及擴大高官問責制,原意是讓政治委任的官員為政策成敗承擔責任,以便更有效回應民意,更有效推行政策。可惜多年下來,有關制度發展不順、爭議不息,尤其曾蔭權上台後,遴選官員黑箱作業、任人惟親,更是引起市民極大反感。如今新政府吸取前朝教訓,改為公開招聘,遴選委員會進行公平篩選,最終還要獲得局長或司長接受方可聘任。當局從制度上大大提升遴選的透明度與公信力,有助釋除市民疑慮。

事實上,新政府求才若渴,鑑於目前的政治現實,五司十四局架構重組方案難望在短期內通過,招聘副局長及政助就成為補充新血的主要渠道。而觀乎今次委任的副局及政助人選,亦可反映當局力求任人惟能,不拘一格。以備受關注的環境局副局長陸恭蕙為例,便被形容在環保界頗具「江湖地位」,其委任公布後,已獲多個環保團體表態支持。常言道,好的開始便是成功的一半,副局長人選獲得輿論支持,無疑是踏出成功的重要一步。

可以見到,近年市民的環保意識日益高漲,由填海爭議到景賢里風波,由清拆皇后碼頭及舊中環天星碼頭引起的抗爭行動,到正鬧得沸沸揚揚的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在在證明前朝政府缺少環保人才,以致連連碰壁,最終蹉跎歲月,一事無成。前車之覆,後車之鑑,如何在發展及環保間取得平衡,是新政府能否「適度有為」的最大考驗。在此情況下,當局邀請陸恭蕙加入問責團隊,相信可以扮演港府與環保團體間的橋樑角色,加強溝通,減少阻力。

歸根究柢,問責制在西方國家行之有年,本身沒有大問題,之所以南橘北枳,在香港引發種種弊端,招惹偌大爭議,最主要是因為前朝曾蔭權私心作祟,將問責制視為政治酬庸工具,令整個制度荒腔走板。如今新特首梁振英上台,其撥亂反正的決心有目共睹,到底問責制能否在他手上脫胎換骨,市民有疑慮,更有期待。

港府要令問責制度走上正軌,必須抱持實事求是的態度,繼續進行檢討及優化。而對獲委任的官員來說,最重要的是以實際表現說服市民,讓公眾認同他們物有所值。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