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港地顯決心 最怕點石難成金

本港樓市升勢不止,無殼蝸牛望樓興嘆,特首梁振英宣布明年推行「港人港地」先導計劃,向市民展示了解決房屋問題的決心。不過,面對長升長有、尾大不掉的樓市,有關措施能否收到預期成效,仍是未知之數。

首個港人港地計劃選址啟德發展區,涉及兩幅總面積約一點六公頃的土地,明年首季推售地皮,預計落成後可提供一千一百多個住宅單位。賣地章程規定,日後該批單位只准賣予香港永久居民,設有三十年轉售限制,並且不得以公司名義購買。梁振英強調,樓市過去長期供不應求,社會對港人港地反應正面,相關政府部門亦認為可以落實,所以決定盡快推行。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最近樓市復趨熾熱,整體樓價在超越九七高位的基礎上屢創新高,引起市民極大關注。港府施展渾身解數,繼早前推出「梁十招」後,如今又及時公布港人港地政策,兌現了競選承諾,回應了民意訴求,乃應有之義。然而,港人港地政策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權宜之計,並非萬應靈丹,期望以此解決樓市問題,恐怕只是一廂情願。首先,香港是高度開放的經濟體系,政府過分干預樓市運作,恐會動搖自由市場根基,損害香港的競爭力;其次,港人港地單位轉售限制期長達三十年,物業的升值潛力必然受影響,業主隨時得不償失;再者,目前住宅用地嚴重短缺,推行港人港地必然影響其他樓宇的供應,整體樓價可能不跌反升。

當局認識到港人港地極具爭議,所以步步為營,摸着石頭過河,首先以兩幅小型地皮作為試驗,這是無可厚非的。然而也正因如此,今次措施難免被視為姿勢大於實際,相對於市場的真正需求,區區一千一百個單位可謂杯水車薪,何況這批單位三年半後才能推售,遠水難救近火。

歸根究柢,樓市能否健康發展,市民能否安居樂業,關鍵並不在於當局推出多少行政措施,而在於土地及房屋供應是否充裕。因為前朝政府規劃不善,房屋供應日益短絀,今年首七個月落成的住宅單位只有二千多個,預計全年落成量不足萬伙,相對於每年三萬多個新增需求,供需失衡極為嚴重。在此情況下,即使當局擴大港人港地政策,規定所有新樓賣給港人,恐怕也無濟於事,何況一刀切限制外地人買樓,根本不符合香港整體利益。

事實上,香港仍有大量土地未開發,足以應付建屋需求,問題是,香港社會愈來愈政治化、情緒化,收購農地發展被指毀人家園,填海造地被指毀滅海洋生態,最荒唐的是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竟被扣上「割地賣港」的帽子。港府動輒得咎、寸步難行,解決房屋問題談何容易。

本來,只要政府有決心求變,令市民安居樂業,是不難找到解決辦法的。怕只怕政治爭拗沒完沒了,阻力重重,儘管有良方妙藥,也未必可以起死回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