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營:擴大個人遊之我見

自從香港宣布對內地遊客再擴大個人遊計劃後,引來不少反對,擔心內地旅客湧入使香港「淪陷」。當日個人遊的推行看作是及時雨,但今天卻對這擴大計劃敬而遠之,真令人費解。

個人遊為香港帶來龐大旅遊收入,讓零售、酒店、餐飲等行業受惠。二○○三年推行個人遊之時,香港正受沙士和亞洲金融風暴所困,經濟一片蕭條,各行業愁雲慘霧。個人遊的推行,配合CEPA的逐步實施,帶動旅遊及相關行業生意興隆,由○四年至今,營業額年年增長,讓香港在歐美各國經濟飽受困擾之際,仍然有經濟增長,就業也未受拖累。

香港人對擴大個人遊的抗拒,我以為有幾個因素:一、今日香港經歷了八、九年經濟增長,與旅遊相關的行業享受高增長率,失業率跌至百分之三點二的低位,因此再擴大也未必會讓更多人即時受惠,業界亦未見雀躍,加上有立法會選舉,內地旅客湧至的不便,被誇大及被候選人「抽水」。

二、香港人覺得要和遊客爭奪有限資源,十分不便,例如,北區居民要和旅客爭用交通工具、搶購日用品等,這種感覺是真實而可以理解的。我認為,過去政府一直未有顧及旅客對各種資源和服務的額外需求,未有適時規劃配套,造成商店租金上揚、物價高升等後遺症。住在旅遊區的居民,覺得資源被分薄,更受到商店食肆冷待。

三、個別有政治目的的傳媒,及若干要爭取政治本錢的政客,以內地人和香港人的文化、習慣差異,借題發揮,並誇大相互的摩擦,鼓吹排拒的心態。

四、部分人更要畫地為牢,阻止外人分享本身的資源。

香港長久以來接待世界旅客,為旅遊業帶來實質收益和經濟增長,我們亦享受百多個國家的免簽證待遇。我們是否應該對內地旅客過分設置關卡和重重防範呢?假如中央以同樣心態限制港人往內地,那將會如何?或者日後香港經濟轉差,改而請求內地多放人來港,那麼現在提出反對,是否只看到樹木,而看不到森林呢?

我覺得積極的做法是敦促政府加快規劃並實行配套措施,增加基礎建設等硬件配套;在非旅遊區加強商舖、娛樂等設施,疏導旅客前往;要求內地旅遊機關向有意訪港者,介紹香港的法規、習慣等,消除兩地的文化差異和矛盾,讓個人遊計劃帶來雙贏。

劉炳章 工料測量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