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青年住屋難 奈何有地動不得

樓價租金長升長有,年輕人望樓興嘆,嗟怨之聲不絕於耳。如何解決年輕人的住屋需要,成為新政府的一大難題。

近年愈來愈多年輕單身人士申請公屋,逼爆輪候冊,不僅令房委會大感頭痛,亦引起社會極大爭議。資料顯示,目前的十八萬九千多宗公屋輪候申請中,四萬五千多宗為三十歲以下單身青年,當中四成一即一萬八千七百人申請時仍是學生。年輕人一到十八歲便申請公屋,一邊讀書一邊排隊,反映樓價高不可攀,不得不加入申請公屋行列,問題是,公屋資源有限,多了年輕人競爭,勢必延長整體輪候時間,令最有需要的一群受到影響。

對此,當局計劃雙管齊下:一方面,考慮收緊審批非長者單身人士的公屋申請,按年齡群組進一步分流,優先讓三十五歲以上的申請者上樓,鼓勵三十五歲以下的年輕人改而申請由非政府機構興建的青年宿舍,藉以理順單身人士的住屋問題,避免公屋被濫用;另一方面,為了幫助年輕人置業安居,當局計劃在未來的置安心、新居屋、白表人士免補地價購買二手居屋等資助房屋計劃中撥出百分之五至一成名額予單身人士。

當局收緊年輕人申請公屋限制,優先照顧最有需要的家庭,這是無可厚非的,但面對年輕人住屋難的問題,當局又如何解決呢?須知道,青年宿舍也好,置安心也好,新居屋也好,供應量都十分有限,覆蓋面也不足,充其量只是權宜之計,根本無法解決長遠問題。以青年宿舍為例,首批單位總共只有三千個,對數以萬計的無樓青年來說,連杯水車薪都不算。

說來說去,本港房屋問題千頭萬緒,癥結在於供應不足,當局要全面增加房屋尤其是公屋供應,首先要解決「地從何來」的問題。前朝政府無視市民持續增長的住屋需要,大幅削減土地及房屋供應,新政府上任之後有心撥亂反正,積極推動拓地建屋計劃,無奈阻力重重,寸步難行。以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為例,本來可以提供五萬多個住宅單位,容納約二十萬人,其中公屋佔四成多,私樓和居屋佔近六成。可惜在泛政治化的今日,相關計劃備受阻撓,政客甚至上綱上線,指該計劃「割地賣港」、「被規劃」、「破壞一國兩制」、「打造雙非富豪城」等等,煽風點火,危言聳聽。

事實上,樓價屢創新高,港府拓地建屋又阻力重重,香港陷於政治泥沼無法自拔,整天吵吵鬧鬧,市民早已不耐煩了。中大最新民調顯示,超過九成市民認為現時樓價過高,三成人相信未來一年樓價仍會繼續上升,認為樓價會下跌的只有一成;超過一半受訪者支持特首梁振英提出的一系列房屋政策,當中支持加快興建公屋的比例更超過八成。

房屋政策的成敗,主宰民心向背,亦是解決青年住屋問題的關鍵。既然大部分市民支持拓地建屋,當局便應該擇善固執,勇往直前,絕不能因為阻力大而放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