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眉冷看:中文也有保釣運動?

自回歸以後,香港人似乎對英文產生了抗逆能力,對使用這種殖民地時期的語言視為畏途。早年,堂堂的港大校長鄭耀宗,在公開的聽證會上用英語發言,說不到一、兩句後,卻突然改用中文,當時的傳媒已視為咄咄怪事。尤有甚者,近年不少政府文件,竟默默地開展一場「去英語化」運動。

日前,有外籍人士致電筆者的議員辦事處投訴,在繁華的商業區尖沙咀內,不少路上見到的政府公告只有中文說明,而無英文翻譯。不過,這群外籍人士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們極具專業水平,結果竟找來了區議會的會議紀錄,準備要一看究竟。豈料,全港絕大部分區議會的會議紀錄,都不設英文版本,他們手捧着大堆大堆的文件,篇篇不知所云,我也愛莫能助,惟有看着他們在「自傷自憐」。

表面上,港人仍十分重視英語。據說補習界十大天王,收入排名第一的永遠是英文科老師。此外,因求取重要職位而撰寫求職信時,仍是以英文版本較為正規得體。但除此之外,英語早已脫離了港人生活,成為考試取分或裝點門面的工具而已。

九七之後,香港人似乎自上而下,不自覺地開展了一場語言保釣運動,紛紛要拔除英語的旗幟,捍衞中文的領土。真正的保釣,只得幾個熱血港人;但中文的保釣運動,卻有千千萬萬個。這一仗,我們是贏定了!

陳偉強 理大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