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學童年年增 頭痛醫頭怎治本

年年歲歲花相似,新學年即將開始,跨境學童問題再度引起關注。港府預計本學年跨境學童將會增至一萬七千人,下學年更會進一步激增至二萬二千人,面對蜂擁而來的跨境大軍,當局推出多項措施處理學童過境安排,包括增加校巴停泊位、「車上檢」及禁區紙「替補機制」等。可惜措施雖多,始終治標不治本,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九月新學年開始,當局將推出多項措施,包括在羅湖聯檢大樓停車場及落馬洲支線增設校巴停泊位,預計可額外處理四千名學童;皇崗落馬洲口岸實行直通巴車上檢,主要在南行返學時實施,暫批出六百個名額;羅湖禁區紙則維持二千六百張,但會採取「替補機制」,如有學童退回簽證,可接受其他合資格學童申請;同時,當局並會試行保母車分時段進出羅湖道,以疏導車流量等。

措施看似不少,但相對於每年逾三成增幅的跨境學童,顯然解決不了問題。以禁區紙「替補機制」來說,當局估計去年有六百名學童因不再來港讀書,白白浪費名額,惟實際情況是否如此,多少學童可以獲得替補,當局也說不清楚。而車上檢雖可免卻學童上下車過關之苦,可惜名額只有六百個,僧多粥少,甫推出即爆滿。至於所謂保母車分流,更是未見其利先見其害,有保母車公司因乘搭人數減少而大幅加價,令家長叫苦連天。正如北區校長指出,一日不增加禁區紙數目,一日解決不了問題,最終只苦了被迫自行上學的年幼學生。

事實上,面對跨境學童大軍壓境,最大問題是當局欠缺全方位規劃,一味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自然無法治本。特別是北區學位供不應求問題,已經存在多年,當局至今視若無睹。以「重災區」上水為例,本學年只有六百五十一個統一派位學額,結果有一千六百多名學童申請,當中高達七成是跨境學童,儘管區內學校臨時加開十六班,以及每班多收兩人應急,仍有數百名學童被派往大埔等區的學校就讀。小小年紀被迫舟車勞頓跨區就學,不但費時失事,而且安全堪憂。

跨境學童年年激增,正是雙非問題引致的惡果,也是前朝政府留下來的計時炸彈,曾蔭權一葉障目,對雙非孕婦大開中門,以致過去十年雙非嬰累積至十七萬,隨着這批雙非嬰陸續踏入適齡入學期,跨境學童勢必持續增加,而當局依然全無規劃,難怪亂象叢生。其實正如有人提議,港府可與內地合作,在深圳覓地興建公立學校,讓這些雙非兒童就地上學,接受港式教育,這樣既可免卻舟車勞頓之苦,又可減輕口岸負擔,還可解決北區學位不足問題,一舉數得,何樂而不為?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港府停收雙非孕婦,雖然解決了逼爆醫院的問題,但跨境學童逼爆口岸及學校的問題愈演愈烈,單靠頭痛醫頭是無濟於事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