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知健:轉換標靶藥放寬限制

【本報訊】慢性骨髓白血病(CML)是血癌一種,患者基因出現變異而致病,須終生服標靶藥控制病情。過往病人服藥一年半後,病情仍未受控,才能轉用新一代標靶藥。公立醫院血液及腫瘤科醫生參考最新的英國研究結果後,決定放寬轉藥標準。病人服用第一代標靶藥物三個月後,病情未能初步受到控制,醫生即可為病人轉用第二代標靶藥治療,病人毋須長時間等候。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教授鄺沃林表示,CML初期病徵不明顯,主要是疲倦、消瘦、骨痛和脾臟發大等,不少患者更毫無徵狀。大部分病人驗血始發現,隨即服第一代標靶藥「伊馬替尼」。全港約有五百至六百名CML患者,當中三至四成服「伊馬替尼」後,未能控制病情,最終因病情惡化不治。以往,病人服藥一年半後,血液中變異基因仍未能降至治療前的百分之零點一或以下,顯示病情有機會惡化,醫生才會為病人轉用第二代標靶藥治療。

不過,英國的研究顯示,服用第一代標靶藥的患者服藥三月後,若變異基因降至治療前的一成,逾九成病人可存活八年以上。但若療效未能達此目標,最終能活多於八年的患者不足五成半。因此,建議以患者服藥後三個月,未能將體內變異基因水平控制至治療前的一成為新轉藥指標,不達標者可轉用第二代標靶藥。

第二代藥副作用低

現年廿八歲的郭先生,六年前開始消瘦和容易疲倦。有一次與朋友游泳時,朋友發覺他的腹部稍脹,建議他求診。醫生檢查後發現他的肝和脾臟發大,驗血確診患CML。

在撒瑪利亞基金資助下,他服用「伊馬替尼」四年多,但血液內的變異基因維持在治療前的兩至四成,未降至一成或以下。一年半前,在醫生建議下,他轉用第二代標靶藥「尼格替尼」,體內變異基因降至求診前的一成左右,病情惡化風險減低。服食「伊馬替尼」期間,他經常出現作嘔和頭痛副作用,轉服「尼格替尼」後已消失。他現時可維持正常工作,也如常游泳和打籃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 黃漢威

鄺沃林(右)建議,慢性骨髓白血病患者三個月病情未受控,可轉用第二代標靶藥。圖左為病人郭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