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年年賺大錢 服務何時能改善

儘管全球經濟不景氣,儘管服務質素每況愈下,但並不妨礙港鐵仍然是世界上最賺錢的公共交通機構。港鐵公布中期業績,今年上半年盈利雖比去年同期下跌,仍淨賺逾五十八億元。港鐵再次賺得盆滿缽滿,必須負起社會責任,現在是改善服務質素,檢討千夫所指的可加可減機制的時候了。

港鐵的乘客量及票價收入都呈上升之勢,上半年總乘客量增加百分之四點五,達到八億五千萬人次;車費總收入逾六十八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七點一。其中本地鐵路服務的收入逾四十七億元,佔總收入近七成;而過境服務及機場快綫的收入亦見上升。不過,由於物業收益方面未如理想,以致港鐵上半年總體盈利較去年同期倒退三成三。其實,明眼人一看就知,業績數據往往是數字遊戲,港鐵聲稱整體盈利有所倒退,很可能是為了抵銷民意要求減價的壓力。

事實上,港鐵年年賺大錢,去年盈利更高達一百四十七億元,創下歷史紀錄。在這種情況下,港鐵不是降低票價,回饋乘客,反而根據可加可減機制大幅加價百分之五點四,亦為歷年最大加幅。賺得愈多,加價愈多,在市民眼中,港鐵已變成一頭貪得無厭的吸血怪獸,無良企業的代名詞。

加價也就罷了,服務質素亦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港鐵安裝沿線幕門本不是甚麼大工程,惟十年仍然未竟全功;而建造一個廁所的時間,竟然比載人航天工程還要長。更為人詬病的是,港鐵事故不絕如縷,不是訊號故障,就是斷軌斷電,市民被迫滯留月台已是家常便飯,上月底強颱風韋森特襲港,港鐵應變一團糟,過千乘客有家難歸。港鐵作為全港運輸系統龍頭,且年年賺大錢,服務質素卻如此不堪,怎能不惹人反感。

最令人反感的是可加可減機制。其實,可加可減是假,只加不減才是真,完全是一個「以民為笨」的吸血機制。然而,港府身為港鐵最大股東,對港鐵開天索價視若無睹,反而以各種藉口為這條「不平等條約」保駕護航。而每當港鐵發生事故,港府都是叫港鐵提交報告應付了事,難怪港鐵有恃無恐,為所欲為。

可加可減機制存在重大漏洞,已成為民怨的源頭之一,原因是釐定票價只考慮通脹及運輸業名義工資指數,卻不考慮港鐵盈利情況和服務質素,更不考慮市民負擔能力。須知道,在港府大力支持鐵路運輸之下,港鐵的乘客量及車票收入連年激增,其他諸如鐵路設施、車站上蓋物業發展權等直接間接的公帑補貼,更是天文數字。市民對港鐵不薄,港鐵卻佔了便宜還賣乖,置社會責任於不顧,真是豈有此理。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港鐵賺得愈多,市民的不滿愈增,要求檢討可加可減機制的呼聲愈高。如果新政府真的信奉「民生無小事」,就請立即出手馴服港鐵這隻吸血怪獸。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