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知健:家庭輔導踢走抑鬱

【本報訊】工作壓力大、婚姻或子女管教等問題,都可令人思想負面,隨時「屈到病」變成抑鬱症。有擅長家庭輔導治療的社會學學者指,隨着新來港、單親或子女需特殊教育的家庭愈來愈多,本港家庭情緒問題更需關注。新生精神康復會於香港首推綜合家庭及系統治療(I-FAST)的輔導及支援計劃,透過家訪引導求助者重拾家庭角色,訂立目標改善親子關係。

抑鬱症患者經常情緒低落及思想負面。新生精神康復會行政總裁游秀慧指,單親、家庭成員新來港或子女需要特殊學習的家庭較受困擾,這類人士甚至會引發抑鬱症。她說,大部分患者求醫時,醫生只會查問病情及處方藥物,而社福機構也只有針對個人的輔導服務。

單靠藥物復發機會高

新生精神康復會於一○年十月獲每年七十萬元資助,從美國引入I-FAST治療法,開展為期兩年的「思家希望」家庭輔導及支援計劃。有份研發這種療法的俄亥俄州立大學社會工作學院教授李慕義表示,療法集中為罹患情緒病的家長及子女提供個人及家庭輔導,透過小組活動讓他們找出家庭崗位,重拾自信。她又引述外國大型研究指,若患者單憑藥物治療,復發機會極高,配合介入輔導,有助增加家庭互動,病情改善較佳。

該會培訓及服務發展專業服務經理鄧佩珊指,計劃至今年七月已服務百個家庭,當中有七成七參加者有抑鬱症狀,逾半數為單親家庭。結果發現參加者的抗逆力由從前僅五十七分提升至七十二分,應付逆境能力有顯著進步,游秀慧呼籲家長若遇上情緒問題應主動求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新生精神康復會引入「I-FAST」治療法為有情緒問題的家庭作輔導支援。左起李慕義、游秀慧、鄧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