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聽雨:北京缺失城建良心

一場據說是六十一年來最強的豪雨,令首善之區的北京醜態畢露。三十七人死亡,一百九十萬人受災,各種損失超過一百億元,三個沉甸甸的數字昭告世人:無論硬件軟件,北京距離現代化都市依然遙遠。

北京的確不是一個多雨的城市,學界和政界圍繞北京是否需要建設一套高標準排水系統,歷來沒有統一認識。反對一方認為,建設高標準排水系統所需投資,遠高於維持現狀所遭受的暴雨損失,因此,投入巨額資金建設高標準排水系統得不償失。但經歷此次豪雨,三十七條人命的慘痛代價足以驚醒所有持「得不償失」論調的人。人命關天,如果鮮活的生命被無情的洪水一再褫奪,再有人談投入得不償失,就是視生命為草芥、為兒戲。

台灣作家龍應台曾說,驗證一個國家和城市是否發達,一場雨足矣,因為「它或許有錢建造高樓大廈,卻還沒有心力來發展下水道;高樓大廈看得見,下水道看不見。你要等一場大雨才能看出它的真面目。」法國大文豪雨果因此在《悲慘世界》中寫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一場豪雨,洗去了北京所有的光鮮外衣,暴露於外的城市良心,原來竟是如此醜陋,如此重金輕義,如此漠視生命。

北京今年的這場悲劇有着前車之鑑,去年六月二十三日的特大暴雨,曾經造成五人死亡、二十九處道路積滯水。遺憾的是,亡魂未眠,又添新死,三十七條生命的逝去,至少九十五處積滯水,印證了北京城建思維對生命的漠視,也印證了北京官方好了瘡疤就忘痛,對待過往教訓只有怠慢與疏忽,而未有或少有及時改進。

歸結到一點,官方天天高唱以人為本,為何一到具體的落實環節,就要大打折扣,甚至只有空喊沒有行動?由此,人們不難發現當局的角色分裂,在涉及民生的問題上,他們只願做點形式主義的文章,而不願進行實質性的投入,因為所有的投入最終都看不見摸不着,只有百姓的感激而無政績的顯擺。

北京的這場豪雨,暴露了當局下水道建設上的欠帳,更暴露了當局民生問題上的良心缺失。有人總結中國城市的特點是「上半身基本上很靚,下半身基本上很爛」,北京是中國城市的代表。這次是北京被豪雨剝得體無完膚,下次,又該輪到哪一個城市?

尤可夫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