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灰白:回購領匯

領匯向來是件惹火尤物,自從房委會決定全面放售旗下商場,成立領匯接管,引來牙籤婆婆興訟反對,開始平民利用法援挑戰政府之風,一直是非不絕,一波三折。後來領匯終於成功上市,房委會把商場套現,短期內紓緩了房委會的財政問題,換來巨額資金,用作興建公屋之用。

領匯成為上市公司後,管理層幾經更換,但管理哲學始終如一,百分之百依循商業運作,以股東利益為依歸,用盈利增長和股價高低作為成績,跟以前房委會時代官不官、商不商的混亂管理模式南轅北轍。在一定意義上,領匯充分利用了珍貴的房地資源,提高物業價值,符合地盡其用的原則。

領匯的原罪是商場前身本為半補貼式的經營,只為向公屋居民提供基本購物設施;後來房委會好大喜功,商場愈建愈大,造成尾大不掉局面,又不擅經營,管理一塌糊塗。驚天動地式的分拆上市的確使人目瞪口呆,事實上卻是一個大膽創新的嘗試。

領匯罔顧大部分公屋居民的需要,把商場全面翻新,以現代化手法管理,很多商場搖身一變成為時髦的購物中心,連鎖店林立,但提供基層市民基本民生所需的社區街坊式小店卻因而無法經營,或者必須大幅加價,以應付龐大的租金開支,直接影響民生。公屋居民向新政府反映苦況,梁先生二話不說,便同意考慮由政府回購領匯股份。

回購領匯,等如要把覆水重收,包含了財政和法律上的重重考慮;即使政府能夠成功回購,日後如何管理,以求達到官、商、民俱贏的局面,更是一個根本不能解決的難題。梁先生一句戲言,勾起公屋居民種種遐想,即使不算誤導,也已經向市民提供了不切實際的期望。

新政府事事以民粹為主導的處事作風,由對領匯問題的立場可以見微知著。

譚榮邦 前政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