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班政策一刀切 升中派位一團糟

港府強硬推行一刀切中學減班政策,惡果逐漸浮現。新一年度中學派位結果昨日公布,獲派往頭三志願學校的比率比減班前明顯下降,不少學生被派往區外學校,引起家長怨聲載道。

早於當局計劃推行減班政策時,各界人士已經指出,雖然本港學生數量整體趨降,但不同年份、不同地區、不同學校情況有別,當局一刀切要求所有官立及津貼中學減班,必然造成混亂。果不其然,今年適逢對上一個龍年出生的嬰兒升中,學生數量大幅回升,獲派心儀學校者比一○年減班前大跌半成,大量學生被迫跨區就學;而另一方面,傳統名校則疲於應付「叩門」的長長人龍,亂象叢生。有學校怒轟當局無視「龍年效應」,在預料學生數量回升之下仍堅持減班;家長則批評,港府官僚僵化,強迫名校跟隨減班,是製造亂象的主要原因。正如有人所說,「要減班也應該要求收生不足的學校先減,讓多些學生入讀名校,有甚麼不好呢?」

在出生率持續偏低的今日,有的學校門可羅雀,而傳統名校則依然門庭若市,反映辦學水平的優劣,本來應是汰弱留強才對。但當局竟罔顧現實,只求行政方便,實行一刀切減班,表面上紓緩了殺校危機,保住教師飯碗,實際上是賞劣懲優的愚蠢做法,將成績優異的學生由好學校趕往收生不足的學校,剝奪學生尤其是基層子弟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

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一語中的,當局要求官辦名校減班「違反社會公義」。過往基層子弟可以透過公平競爭入讀官辦名校,得到往上提升的機會,近年名校紛紛直資化,基層子弟難以承擔昂貴學費,入讀傳統名校的機會已經嚴重萎縮。在此情況下,當局再要求官辦名校減班減位,不啻「在基層子弟身上多踩一腳」。事實證明,當局推行減班政策,名為自願,實則霸王硬上弓,不僅造成學位錯配,也導致跨代貧窮問題進一步惡化。

最令人擔心的是,港府聲稱中學生源將會持續下降,所以必須一刀切減班,但實情卻未必如此。眾所周知,近年內地孕婦蜂擁來港產子,至今已製造十七萬名雙非兒童,到底多少人會回流香港讀書,根本無人知道,現在減班甚至殺校,日後一旦大批雙非學童回流,當局又如何應付呢?事實上,近年北區小學在跨境學童的衝擊下,學位已經嚴重供不應求,不少本區學童被迫跨區上學,假以時日,學位短缺的現象勢必由小學蔓延至中學,若當局不早為之謀,隨時大失預算,進退失據。

貪曾禍港,遺患無窮,曾蔭權在位七年,香港教育亂足七年。新政府要撥亂反正,必須徹底扭轉前朝的鴕鳥作風,全面檢討教育政策,尤其是必須盡快評估雙非兒童對教育可能帶來的影響,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實際需要增減學額,否則,派位出現混亂事小,影響下一代教育事大。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