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非上策 廢物回收更重要

垃圾堆填區瀕臨爆滿,垃圾徵費似乎勢在必行。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昨日透露,公眾諮詢顯示超過六成市民支持垃圾徵費,目前香港經濟平穩,亦是落實政策的好時機,當局稍後會公布推行細節。其實,對於這項如箭在弦的收費政策,市民仍有不少疑問,社會上仍有不少爭議,所謂多數民意支持,恐怕未必是事實。

首先令人質疑的是,目前香港經濟真的平穩嗎?事實上,受外圍環境惡化影響,本港出口及零售增長顯著放緩,經濟已經出現疲態;與此同時,貧富懸殊日益惡化,大部分市民的經濟狀況不但沒有改善,反而每況愈下。最新統計顯示,本港最低收入一成住戶的月入只有二千零七十元,在百物騰貴的今日,基層市民捉襟見肘,應付基本生活已經不易,若再收取垃圾徵費,不啻百上加斤。

一分一毫,恒念民力維艱。港府要推動環保,減少垃圾,沒有人反對,問題是,任何涉及收費的政策,必然會影響民生,即使勢在必行,也必須充分考慮市民的負擔能力,謹慎釐定收費水平及執行細節。有人建議,當局可向市民免費派發相當數量的垃圾袋,當垃圾排放量過多時才開始徵費,如此一來,既可鼓勵減廢,又可避免對市民造成額外負擔,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

其實,當局聲稱大部分市民支持垃圾徵費,只是事實的一部分而已。民調反映,高達九成八市民認為廢物回收才是減少垃圾的最佳辦法;當中七成人認為,當局除了加強宣傳現行的廢紙、金屬、膠樽三色分類回收外,還應該增設廚餘、電子垃圾、玻璃樽等回收箱。可見市民支持垃圾徵費的先決條件,是港府必須先做好廢物回收,從源頭上減少垃圾排放。

近年來,不少發達國家積極推動廢物回收、循環再造,在源頭減廢上獲得顯著成效,創造大量職位及經濟效益。反觀港府推動廢物分類光說不做,拒絕支援回收業者,坐視大量有用的物料被倒進堆填區,不但浪費資源,而且加劇污染。正如環保團體指出,曾蔭權上台七年一事無成,甘當「氣候逃犯」,他推動減廢回收蝸行牛步,一味以徵費恐嚇市民。

當然,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如果徵費水平合理,有助改善環境,市民並不介意付出代價。但令人不滿的是,近年港府以環保名義推出大量徵費項目,諸如污水徵費、膠袋徵費,以及計劃推出舊電腦及電器回收徵費政策等等,市民付出的金錢愈來愈多,藍天白雲卻是愈來愈遠,到頭來苦了市民、肥了政府、誤了環保。如今當局計劃向市民收取垃圾徵費,所得款項究竟是用於環保,還是淪為另一項斂財的新稅種呢?還有,政府又為環保付出甚麼呢?

總而言之,市民並非反對垃圾徵費,而是反對當局一味向錢看,新政府推行環保政策要獲得市民支持,必須展現出與前朝不同的作風,作出合理安排,負上應有承擔。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