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廚餘喊口號 暴殄天物豈無因

香港是富裕社會,食物得來容易,也容易造成大量浪費。環保團體調查發現,本港四大連鎖超市每日棄置約八十七公噸食物,一年下來,相等於二千架雙層巴士的重量,數字不可謂不驚人。其實,只要廚餘回收做得好,浪費情況便可避免,可惜港府搞環保空喊口號,所謂回收減廢,不知從何說起。

根據有關調查,這些棄置食物之中,約三分之一為未過期和可食用食物,當中包括一些還有多日才到期的麵包,超市為免被拾荒者取得,刻意灑上漂白水,造成極大浪費。其餘三分之二為果殼和已過期食物,屬可回收廚餘。環保團體批評,超市千方百計將賣剩的食物銷毀,予人霸權之感,建議倣效外國做法,將賣剩的食物贈予食物銀行,並將廚餘回收,用於堆肥或動物飼料。

在商言商,超市如何處理賣剩食物,自有其商業考慮,但無可否認,如果超市將賣剩食物贈予有需要人士,既符合環保原則,又能提升企業形象,何樂不為。其實,超市製造的廚餘只是冰山一角,食肆和家庭的廚餘數量更加驚人。過去十年間,本港廚餘數量急升二點七倍,達到每日三千二百公噸,佔每日棄置垃圾量的三分之一,當中七成為家居廚餘。可見製造廚餘,人人有份;源頭減廢,人人有責。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事實上,為了推動廚餘回收,減少浪費,世界各地政府都有推出相關措施,遠的不說,與香港鄰近的南韓和台灣便做得有聲有色。南韓政府於九八年起推行廚餘回收,除屋苑設中央廚餘收集桶,亦規定食肆在指定時間將廚餘運予回收商,廚餘轉化為飼料和肥料,部分更用於發電,○九年南韓人均廚餘製造量僅是香港的四分之一。台灣十年前強制要求家居及工商業將生熟廚餘分類回收,並輔以獎勵措施,結果台北市廚餘回收量由○三年的四千六百公噸,勁增八倍至○四年的四萬二千公噸,短短一年已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香港本來可以效法他地做法,問題是港府重視環保從來是光說不做,連三色回收桶等基本措施都未做好,所謂廚餘回收只是自欺欺人,不僅實際政策欠奉,環保署甚至諸多刁難,不少業界心灰意冷,不得不關門大吉。現時一些廚餘回收運動,多由民間自行發起,例如食肆減飯也是由環保團體與商業機構合作,官方自始至終冷眼旁觀。港府推動環保毫無誠意,該做的事不做,偏愛無事生非,搞停車熄匙等表面工夫,難怪把香港搞得烏煙瘴氣,曾蔭權本人亦被譏為「氣候逃犯」。

說到底,推行環保必須從源頭減廢做起,既要教育宣傳,改變人們生活習慣,更需要當局帶頭以身作則。事實上,由於堆填區數年後便告爆滿,興建焚化爐又困難重重,遙遙無期,垃圾量卻有增無減,香港將面對垃圾圍城的風險。這個由曾蔭權政府一手搞出來的爛攤子,只能由下屆政府去收拾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