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攻略:陳光誠出國 中美新角力

顧問老師:歐陽凱琳

陳光誠事件擾攘多時,引起全球傳媒的關注。這背後除了是內地維權人士爭取自由的一役,也是中美雙方的外交角力戰。

Q:陳光誠事件如何反映中美雙方的外交角力?

A:今次事件,中美雙方都小心翼翼。首先,中美雙方都不欲事件演化到外交和政治層面,以免局勢緊張,故中方先說陳可申請海外讀書,美國紐約大學又邀請他擔任訪問學人,一同將陳放在學術層面。此外,適逢今年中美雙方政府換班,彼此不欲節外生枝及影響本土的政治發展,故雙方評論都不多,也不強硬保護或對付陳光誠,以免觸怒對方。

Q:中國允許陳光誠攜家人到美國,顯示出中國甚麼政治動機?

A:首先,中國近年塑造和平崛起的形象,故在今次陳光誠事件,中方不再一如既往,強硬對待異見人士,而是以迎合西方重視人權和民主的氣氛,賺取開明的國際形象。此外,鑑於事件已引起西方傳媒關注,在互聯網流行下,中方順勢向國際宣揚中共已在改革,不再是從前閉門造車、黑箱作業的訊息。

延伸思考

1.維權人士離開中國是否意味無法參與維權工作?

A: 維權人士離開本土,肯定不能如以往近距離和直接協助人民。然而,他們卻能退居幕後,以學者身份,發表言論或撰寫文章,反而能發揮監察中共的力量,因為外國的言論自由比內地大,內地不能封鎖在外國發表的言論。

2.為何陳光誠事件能引起香港傳媒及市民的關注?

A: 由於港人的身份認同複雜,也有不少人曾目擊「八九民運」,中方以武力鎮壓學生運動的震撼場面,因此,當內地日後出現牽涉人權和民主的事件,特別容易挑起港人的情緒。加上,人權及言論自由是港人認為與內地最大的分別,也為內地人無法得到言論自由而憤憤不平,故此,港人會特別關心在內地以言入罪的陳光誠。

3.陳光誠事件如何影響中國的國際形象?

A: 在西方國家眼中,中國處理人權事件向來封閉和嚴厲,但今次中方因知悉陳光誠已成國際焦點,每行一步都會惹來評論,故必須謹慎和盡快處理,故破天荒讓陳光誠出國,甚至可攜同家人,整個手法都比以往顯得克制、開明及溫和,對中方的國際形象有正面影響。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