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聽雨:外資何以在中國變壞

據內地官方媒體報道,某外資銀行的廣州分行日前承認,確實在內地舉辦「金融體驗生」項目,在同等條件下,VIP客戶子女可優先錄取。

單純看這段話,似乎沒甚麼問題。但是,當一個大學生躊躇滿志,一路過關斬將快要拚得一個外資金融機構的「金融體驗生」位置,突然有人告訴他:「你的父母必須先到銀行存上五十萬元定期存款,然後你才真有可能。」這個時候,相信這位學生差不多就要崩潰了。

想不到,像拚爹這樣純粹中國特色的邏輯,現在居然被道地的外資銀行學會了,而且學得有模有樣,學得融會貫通。表面看,這好像是個雙贏的選擇。學生當上了外資金融機構的實習生,將來出國留學,或者找工作,都會有一個加分的效果,將其比作敲門磚,並不過分。外資金融機構也因而獲得了一批VIP客戶,網來了一筆又一筆的大額存款。對當事雙方而言,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意思。

不過,事實上這是外資金融機構在進行權力尋租,是尋租之下種出來的不公平。如果一個學生成績優異,卻因父母沒錢當不了VIP客戶,最終他必然就當不上「金融體驗生」;反之,另一個學生成績一般,父母卻有錢有資格做了VIP客戶,最終他就很可能當上「金融體驗生」。公平與否,一目了然。

權力尋租,當然不單止中國有,只不過民主社會三權分立,互相監督,權力尋租在很大程度上被限制而已。出乎人意料的是,諸如外企外銀等境外資本,在其本國境內都循規蹈矩,可一到中國,就彷彿一夜間掙脫了枷鎖,不但做事再不小心翼翼,而且似乎更加肆無忌憚。類似「金融體驗生」事件,以及向中國官員行賄買便宜事件,就層出不窮。

這就禁不住令人驚嘆中國大染缸功效之強大,不但國人難以不中招,就連外國人來到中國,也無法幸免。至於其中原因,不在於無法可依,而在於有法不依,在於對洋人尚且高看一眼的奴婢心態。

橘逾淮為枳,當然不能怪橘本身變了種,而只能怪土壤氣候發生了變化,這才導致橘發生了變異。同理,外資到了中國,將中國本有的壞習慣壞行為學上手,也只能怪中國本身就對自己的壞習慣壞行為一貫縱容。所以,外資才無所顧忌地在中國變壞了。

尤可夫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