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知健:耍太極減輕柏金遜症

【本報訊】柏金遜症患者常有「手騰腳震」徵狀,嚴重削弱活動能力及容易跌倒。醫學界近年發現,太極有助提升柏金遜症患者的肌肉力量及平衡力,最新國際研究更顯示每星期耍兩小時太極,持續半年後,患者身體可向前傾的幅度比單純鍛煉腿部肌肉增加逾百分之五,動作準確性亦增加逾一成。

六十五歲的張女士原本熱愛打羽毛球,約十年前開始感到手腳乏力,用盡全力揮球拍也無法順利擊球,做家務時常力不從心,步行時更逐漸出現「拖腳」現象,求診後終確診患柏金遜症。

簡單易學增靈活性

張女士昨表示,隨病情惡化,連說話聲音也變微弱及感到「唔夠氣」。在友人介紹下她開始接觸太極,練習後身體機能明顯改善,至今已耍太極近八年,每星期至少練習五至六次,配合藥物治療及其他復康運動,已幾乎恢復正常生活,「依家夾餸隻手無震得咁犀利,之前寫字好難控制,(字體)愈寫愈細,依家唔會,講嘢都大聲番。」

香港柏金遜症基金委員李常威醫生指,全港有逾一萬二千名柏金遜症患者,大部分屬六十歲以上長者,少數病人在廿多歲發病,成因未明。患者腦部「黑質」急速退化,無法分泌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影響手腳協調能力,引致震顫及僵硬等病徵。另一委員腦神經科專科醫生余毓靈說,患者除接受藥物治療外,亦應保持運動量,以免肌肉退化。太極簡單易學,且涉及重心轉移及伸展等動作,有助訓練靈活性及平衡力。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今年二月刊登一項美國最新研究,調查近二百名柏金遜症患者,一組患者每星期耍兩次太極,每次一小時,另外兩組集中鍛煉腿部肌肉,及進行簡單伸展活動。半年後,太極組患者站立時可向前傾的幅度,分別比練力組及伸展組高出百分之五及一成二;在動作準確性方面,更分別高出一成及一成一,意外跌倒比率均明顯較低。

香港柏金遜症基金昨舉行第十屆「愛心太極操」活動,安排逾二千名參加者同場耍太極,共籌得逾百萬元善款。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香港柏金遜症基金昨舉行耍太極活動,鼓勵患者藉以改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