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機上網最損親子關係
資訊科技不斷發達,卻成為親子衝突源頭!社福機構調查發現,三成受訪中學生每星期跟父母衝突一、兩次,一成七人「日日火星撞地球」有衝突,主要因為上網、打機引發的問題,其次是時間分配。父母不停地批評及提議,子女應酬父母卻用上四招如Laughing哥般陽奉陰違,做駁嘴頂撞的「憤怒鳥」,從而衝突頻生。社工指出,父母須及早察覺子女態度惡劣的原因,利用「有商有量」的溝通方式,避免雙方積怨加劇。
香港青年協會轄下親子衝突調解中心,去年九月至今年四月用問卷調查六千三百名中學生。一成七人承認每日和父母發生衝突一次至幾次,一成半人每星期衝突一次,另一成半人三至四日衝突一次,四成人則表示甚少發生衝突。最多人因為打機、上網問題與父母發生衝突,佔總數一成八,因時間分配問題有一成四;升學就業、干涉個人私隱也分別佔約一成。
該中心單位主任韓曄指出,調查顯示僅得兩成受訪學生懂得恰當向父母表達意見,雙方有商有量。其餘八成人則以惡劣或不當態度「回敬」父母,無助化解衝突。兩成半人扮演電視角色Laughing哥,表面向父母妥協卻無真正實行,兩成人委屈地接受父母意見,甚至扮聾返回睡房,拒絕溝通,或充當「憤怒鳥」,說話夾雜憤怒情緒。
持刀逼關機 報警指虐兒
青協資深駐校社工劉麗霞透露,有中二男生曾因打機而驚動警方。男生的母親眼見兒子放學回家時「死蛇爛鱔攤喺度打機,叫佢做功課又唔理,更用粗口鬧阿媽。」結果其母怒不可遏,手持菜刀威嚇兒子關機,兒子亦不相讓,隨即報警指母親涉嫌虐兒。
曾與十四歲兒子口角的楊太表示,兒子脾氣大、說話粗魯:「話佢打機打咁耐唔啱,佢駁番你點解唔啱。」楊同學曾因母親不斷嘮叨,阻礙他收看電視,喝令她「收聲!」彼此冷戰數日,直至兒子道歉為止。楊太稱,父母子女應互相尊重,自己亦使用新科技,如facebook等加強溝通,惟兒子以私隱為由拒絕「加」自己為「朋友」,自己亦要尊重他。
韓曄建議衝突時可採取「有商有量」五部曲,先停一停、諗一諗,冷靜下來再表達個人感受,聆聽對方意見及反省自己,再以適當方法達成共識,有需要可尋求社工協助。
子女與父母衝突 四大不當態度
第一位(25%*):
Laughing哥(陽奉陰違、表面妥協):子女不想父母不開心,表面順從對方但無實行,衝突只暫時化解,日積月累或關係緊張。
第二位(20%*):
屈「完」(埋怨地勉強接受父母意見):子女尊重及討好父母,不敢表達不同意見,如父母無及早意識,子女會感到委屈及沉鬱。
第三位(17%*):
憤怒鳥(堅持、死撐、駁嘴):子女有很強主見,和父母說話夾雜憤怒情緒,令父母感到不被尊重,可致劇烈衝突,雙方關係緊張。
第四位(16%*):
聾的傳人(扮聽唔到、聽耳機、入房):子女和父母有不同意見,但擔心表達出來,父母或有過激反應,故扮聾,關係疏離。父母覺得「被當無到」,或向子女施壓。
註* :數字為佔調查人數比率
資料來源:香港青年協會


楊太(左)曾因兒子打機或看電視而衝突,終因雙方正面溝通而改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