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攻略:男女地位拉近 粉碎性別框架?

顧問老師: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陳偉強

「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定型,讓港男、港女與生俱來就似被賦予既定的社會期望。然而,隨着女性教育程度的提升,職場表現也不遜於男性,究竟性別定型框架會否粉碎?

Q:女性地位日漸提高,男性的社會定型如何出現變化?

A:自從九十年代初,港英政府拓展大專教育,使不少女性擁有大專以上學歷,其薪金、職場地位及社會地位都漸與男性看齊,甚至更高。雖然男女社會地位漸漸接近,男性也不再完全在職場做主導,但部分男性的社會定型觀念,卻沒有因應實際情況而調節,故出現自我價值的迷茫感。

Q:如男性放棄工作,全職照顧家庭,需面對甚麼壓力?

A:最大的壓力來自長輩,因為他們有根深柢固的傳統觀念,難以接受男性擔當照顧家庭的角色。其次,「家庭主夫」也要面對朋輩壓力,因為現今社會男士照顧家庭不屬主流,容易惹來閒言閒語。此外,部分人更面對來自配偶的壓力,女性或會認為丈夫無業,讓她感到沒有面子。

延伸思考

1.香港為何會出現「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角色?

A: 由於古代屬於父系社會,加上香港是中國人的社會,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中國向來都是男權至上,無論政治及經濟層面都由男性主導,女性則在家相夫子,家庭實行一夫多妻制,形成男尊女卑概念。即使香港社會漸進步,男女趨向平等,但家庭觀念仍未能與時並進。

2.傳統性別定型對香港女性的社會地位、事業有何影響?

A: 數十年前,香港女性得到育及外出工作的機會較少,使個人發展只局限於家庭層面。即使現今社會,不少企業仍以男性擔當最高層職位,女性集中於中層管理,當她們結婚生子,便要犧牲事業,去成就家庭美滿的角色,因此自古至今,傳統性別定型都限制女性的發展。

3.青少年的性別定型觀念是怎樣形成?

A: 兒童於十二歲前形成基本的性別觀念,父母如何透過言及身,灌輸性別角色,非常關鍵,而一般男童會模仿父親,女童會模仿母親。當成長到青少年階段,社會文化則深深影響其性別定型,如部分明星打扮中性,而部分流行文化也鼓吹男女之間不須有明顯界線,使不少男性認為可穿裙子和化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