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灰白:人權和倫理

儒家學說對國人的影響根深柢固。不用讀過《論語》,毋須認識孔、孟生平,國人大都知道敬愛父母,由愛家往上推便是愛國。共產黨並不推崇儒家思想,但愛家、愛國、愛黨,似乎也是儒家孝親忠君思想的伸延,信手拈來也可為黨服務,孔家店是故屢打不倒。

儒家學說建基於嚴謹的政治、社會和倫常的階級結構,長幼有序,尊卑有別,並無人權兩字。按理論說,人權是徹底的平均主義、無政府主義、極度自由主義;與生俱來的「權」,誰能有權剝奪?偏偏又有人要為人權提出定義和規限,以此作為標準,並以捍衞人權自居,霸佔道德高地,欺世盜名,無過於此。

儒家社會講包容,求寬恕;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父母有過,諫而不逆;孝子之諫,達善而不敢爭辯,爭辯者,作亂之所由興也。將父、子變成國、民,道理也一樣。國家縱有千般不是,人民必須代隱,並以善言勸諫,避免爭辯,免成禍亂之源。

對異見人士而言,這種腐朽陳言不值一聽,他們眼中只有人權,視抗爭為唯一維權手段;不但不代隱,反把事件張揚於世,求助於外國政府。他們所受壓迫,外人不得而知,箇中實情永遠不會揭露。然而,國家深層次矛盾是否不能有更好的方法處理,而必須招惹外國勢力介入、包藏禍心、挑戰國家主權?今天中美政治角力,雖是兩敗俱傷,仍能旗鼓相當;倘若國力稍遜,有人便可以人權大於主權為名,把國家炸得稀巴爛,建立傀儡政府,永遠受其牽制。

國家有過須改,可秉忠恕之道,律人律己;倫理思想與人權主義,兩者是否不能兩立?西方人權主義不合國情,是否可以結合世界觀和國情,建立有中國特色的人權主義?總比現在牛頭不搭馬嘴好。

譚榮邦 前政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