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橋造價漲 明日黃花究可哀

繼高鐵及沙中線建造成本急漲,港珠澳大橋最新造價亦因工程受阻而大幅飆升。港府無能,政客搞事,基建一拖再拖,納稅人成為最終受害者。

受環評司法覆核影響,港珠澳大橋被迫停工半年,港府當時估計工程造價會增加六十五億元,惟實際數字遠遠不止。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日前承認,因大橋延誤招標及過去半年工程費用上升,整體造價比原本估計增加八十八億六千萬元,加上香港口岸及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填海工程開支亦增加六十五億元,令整體成本上升超過一百五十億元。

港珠澳大橋因工程延誤而導致成本激增,市民只能無奈接受,但始作俑者的政客卻毋須負任何責任,實在令人憤怒。眾所周知,針對港珠澳大橋的司法覆核是公民黨政客在背後煽風點火,他們利用司法程序阻撓基建工程,以達到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不論官司輸贏,律師費袋袋平安,而因此導致的成本急升卻由納稅人埋單,簡直豈有此理。更不堪的是,這場官司不只影響港珠澳大橋,包括沙中線鐵路在內的近八十項基建亦受到延誤,總造價至少飆升四百多億元,其他諸如阻礙兩地經濟融合、損害本港就業等間接損失,更是難以估計。

大型基建一波三折,無風起浪的政客固然其心可誅,而港府顢頇無能更是難辭其咎。如果不是港府施政混亂,不得人心,無良政客又怎會有機可乘?如果當局推出大型基建前做足準備工夫,環評報告又怎會如此不堪一擊,輕易被司法覆核推翻?正如有人指出,回歸前港英政府說做就做,根本不可能出現類似亂象,更不可能容許這種鬧劇一再發生。

成本急漲還在其次,最令人擔心的是在一拖再拖之下,港珠澳大橋建成後可能已是明日黃花。興建大橋的建議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提出,當時內地改革開放剛剛起步,經濟發展迅速,基建設施卻不足,造就香港物流業興旺,躍居世界第一港口,興建大橋可以說是如虎添翼。但時移世易,如今內地經濟發展日漸成熟,港口設施不斷完善,香港的轉口地位今非昔比,幾年後即使大橋落成,其作用及效益與二十多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語,有人質疑可能淪為大白象,並非沒有道理。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港珠澳大橋隨時淪為明日黃花,其他大型基建也好不到哪裏去。曾蔭權雄心勃勃推出十大基建,可惜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如今其任期即將完結,真正動工的只有港珠澳大橋、高鐵、南港島線及啟德郵輪碼頭,其餘不是仍在紙上談兵,就是束之高閣,甚至無疾而終。

花開堪折不去折,直待無花空折枝,港珠澳大橋的遭遇,正是港府胡混度日、蹉跎歲月的縮影。香港競爭力每況愈下,邊緣化危機日甚一日,曾蔭權可謂歷史罪人。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