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掃各紛然 守護傳統莫等閒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昨日清明,天公作美,風和日麗,為孝子賢孫拜祭先人提供方便,只見各個墳場車水馬龍,熱鬧非常。清明時節沒有雨紛紛,令孝子賢孫「欲斷魂」的是物價飛漲,導致祭品開支大增,凡間通脹,累及先人,情何以堪!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清明是感恩先人的節日,在傳統文化離人們漸行漸遠的今天,這種節日顯得難能可貴,顯得特別有意義。事實上,香港雖然是一個高度現代化的城市,而且曾經被英國人統治了一百五十多年,但許多香港人仍能守護中國傳統文化和習俗,甚至往往比內地人還要堅持,對清明節如是,對其他傳統節日亦如是,相當難得。

踏入四月,除了清明之外,本港還有一連串傳統節慶,包括長洲太平清醮、天后誕及浴佛活動等。其中長洲太平清醮已成為「王牌」活動,而今年天后誕亦將加入「吸客」新元素,逾四十艘掛滿七彩旗幟的漁船下周五將於維多利亞港巡遊,讓市民及旅客緬懷昔日小漁港的風貌,漁船巡遊後會浩浩蕩蕩駛至有逾七百年歷史的西貢大廟灣天后廟祈福,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事實上,舉辦這些傳統節慶活動,不僅可以保留本土文化,為市民提供豐富多彩的娛樂,而且可以吸引各地遊客,可謂一舉多得。必須指出的是,隨着社會愈來愈現代化和商業化,許多傳統的東西正在慢慢消失,這些深具本地特色的節慶活動得以保留至今,並不斷被發揚光大,不能不說是一項奇迹。當然,守護傳統一向官冷民熱,若不是民間團體的努力和堅持,這些傳統習俗恐怕早已成為集體回憶了。

眾所周知,由於港府鼠目寸光,保護傳統文化不力,有一百多年歷史的老香港已經淹沒在地產經濟的洪潮中,香港不僅失去本身的吸引力,港人生活空間也不斷縮窄,生活品質不斷下降。近年來,當局總是為香港缺乏新的旅遊景點和賣點而頭疼,其實香港不是缺乏旅遊景點和賣點,只是港府暴殄天物,不懂得好好利用傳統的東西。例如長洲太平清醮,不是年年都吸引大量遊客嗎?例如大坑舞火龍,不是很有本地特色嗎?港府究竟為這些活動出過多少力呢?正如有人所說,文化斷層是很可怕的,一代人的中斷是疏離,兩代人的中斷會隔膜,三代人的中斷就難以彌補了。香港具有獨特的文化和魅力,就好像古董茶壺一樣,港府硬是要刮掉茶垢,導致茶壺一錢不值,可謂愚不可及。

拋棄傳統,丟掉根本,等於割斷自己的精神命脈,喪失自己的文化特質。幸好有香港市民的堅持,許多傳統東西才不至於成為歷史陳迹;也幸好有香港市民的慎終追遠,清明等傳統節日才可以代代相傳。春暖花開,桃紅柳綠,萬物欣欣向榮,一方面拜祭先人,一方面共賞春光,這才是清明佳節的真正意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