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灰白:愛滋病驚魂

一位年輕有為的資深醫生無故墮樓身亡,最近才發現原來該醫生生前患上愛滋病,可能因為不能面對病情,故而厭世。由於事出突然,引起一陣恐慌,可能曾跟醫生有過接觸的病人和醫護人員都擔心會被感染,醫管局正忙於應變。

日前在健身院中,聽到兩位女士正在談論此事,當中不乏極度無知和偏見的說法,認為愛滋病是容易四處散播的不治之症,而患者多是某種性傾向人士,並不值得社會同情云云。從兩位女士談吐聽來,似乎是飽受教育的專業人士,仍然抱着如此落後思想,思之令人詫異。真想走過去,佯告她們我是愛滋病患者,相信她們必然高聲尖叫,立刻掩鼻而去,並要求健身院取消我的會籍。

任何嚴重病患都是一個不幸的個案,對自己、對家人、對朋友都可能造成不同的影響。上世紀八十年代,愛滋病初次流行,由於未能找到有效療程,為社會帶來沉重負擔;又因很多病患者確實沉溺於某種腐化生活模式之中,因而引致社會對他們產生不滿和歧視。不少病患者就是因為社會對他們所持的消極態度,不願就醫,促使問題惡化,間接加速愛滋病的蔓延。

當時一種說法是病患者並非死於愛滋病毒,而是死於社會對他們的無情和冷酷。數十年下來,歐美國家對愛滋病已有不同看法,大都願意投進資源,控制病情,使病患者可以重新融入社會,不再把他們當作異類看待。

醫生厭世,可能還有其他原因,但擔心社會不能接受他的病情,難以面對失去親朋,失去自己熱愛的醫學事業的可能,相信是對他最致命的打擊。社會上如果仍然充斥着健身院兩位女士一樣的人和同一的見識,類似醫生墮樓的悲劇將會不斷上演。平機會可以在這方面做一些甚麼事嗎?

譚榮邦 前政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