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古今:敵我意識 誤用錯套

某些建制派論者常用「敵我」意識來區分與泛民主派的關係,甚至常將後者和「外國勢力」連結掛鈎。這顯然是毛澤東區分「敵我」與「人民內部」兩種不同矛盾之概念的運用。對耶錯耶?

按毛的解釋:「一切反抗社會主義革命和敵視、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的社會勢力和社會集團,都是人民的敵人。」但「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制度講明不是社會主義,毛之敵我概念顯然不適用於香港。因此,將主張香港應實行所謂西方一人一票普選式民主政治的人視為敵人的邏輯,很有問題。也因此,用「人民內部」的矛盾來界定建制派和泛民的關係,應是更有理據的說法。

至於所謂「外國勢力」之外國,不外主指美、英等西方國家,而勢力不外主指政治影響力。一般而言,泛民人士頂多在思想上有親西方式民主思維的傾向,而按毛澤東的說法:「凡屬於思想性質的問題,凡屬於人民內部的爭論問題,只能用民主、討論、批評、說服教育的方法去解決,而不能用強制的、壓服的方法去解決。」因此,一味敵視泛民的思想,絕對不是妥當的方法。

現實上,改革開放後中央每代的領導人,在接班前後,毫無例外總會到美國友好訪問,身處國際都會香港的某些建制派人士,又何必對所謂之「外國勢力」如此敏感和排拒?

盧卡爾 美國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