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大地:政改擊鼓傳花由習去扛

在紀念鄧小平南巡講話二十周年之際,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發表《寧要微詞,不要危機》的文章,引發海外對北京展開新一波政治改革的聯想。以筆者之見,這是美麗的誤會。中共第四代已在等交班,政改的難題猶如擊鼓傳花的遊戲一樣,只能交到第五代的手,由習近平去扛。

觸深層矛盾 涉既得利益

這篇文章對中共當前面臨的改革難題,分析非常精準,表述邏輯性強,文采盎然,頗有感染力。文章指出,改革進程中,可怕的不是反對聲音的出現,而是一出現不同聲音,改革就戛然而止。文章認為,寧要微詞,不要危機;寧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機。對於改革者而言,認真聽取民意,又不為流言所動,既需要智慧和審慎,更要有勇氣與擔當。若怕這怕那、趑趄不前,把問題拖延成歷史問題,讓危機跑在了改革前面,釀成更大危機,最終可能落入所謂「轉型期陷阱」。

該文章雖好,但它畢竟不是《人民日報》的社評,即它不是在傳達最高層峰經過集體討論的決議,而是在規勸層峰「要有勇氣與擔當」,不能囿於既得利益的阻力,不要擔心不可掌控的風險,更不能陷入「不穩定幻象」,使改革的「漸進」逐漸退化為「不進」,「積極穩妥」往往變成「穩妥」有餘而「積極」不足,最終因改革久議不決或決而難行,或行而難破。

事實上,中共的改革開放始於鄧小平,一開始就是挑戰舊制度,故遇上保守勢力的「不同聲音」。聰明的鄧小平祭出兩個法寶:一不爭論,將姓社姓資的意識形態的問題放在一邊,改了再說;二是「摸着石頭過河」,不怕改革犯錯,邊改邊調整。當今已到「改革頂層」的階段,從政治社會領域到經濟領域,改革觸及到深層次矛盾,涉及既得利益和社會各階層利益糾纏的複雜局面,當然難。

看回第四代的胡溫,溫家寶大談政治改革,但從不拋出具體方案,以致被攻擊為「影帝」,甚至指其藉此掩蓋家庭的問題;胡錦濤則挑了文化體制相對難度低一些的領域入手,作為收官之作。所以,上述文章實際是寫給他倆看的。

不過,說了也是白說,現在改革的焦點是民主產生權力和監督權力。本來第四代可以在黨內民主有大突破,但迹象顯示一切如舊。於是,習近平第五代不得不接過擊鼓傳花來的燙手山芋。

古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