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古今:不武制化 民主定向

馬英九說在第二任期要拚「歷史評價」,重點應不會指易受外部因素影響、時好時壞的經濟民生問題,而更應名正言順落在兩岸關係的歷史性進展上。他在大選期間推出「和平協議」構想,因反應甚差,只得自加「公投」等高難度的先決條件後悄然退出此議題。他當然不會輕易罷休,很快便浮出不武「制度化」之說,後續能否成事,特別在中共領導人換屆在即之際,值得觀察。

就對岸而言,北京當局對馬英九十足言聽計從,如先經後政、先易後難、ECFA、外交休兵等,馬要皆能得心應手。北京之所以對馬配合惟恐不及,無非要藉馬的成功來防範及壓制綠營的氣燄。馬在這邊既有恃無恐,另邊不妨就多寬待和遷就綠營的訴求及呼聲,譬如絕口不再提「終極統一」,並誓言任內絕不與對岸言統,令北京當局亦跟着改口提和平「發展」而非「統一」。

但物極必反,民進黨在兩岸問題上吃盡苦頭,蔡英文因此就只差一里路,痛定思痛,今謝長廷竟拋出要在兩岸問題上向國民黨看齊之想。民進黨若真作出如此調整,則馬英九上述優勢頓生變數。

然而,萬變不離其宗,陸委會主委賴幸媛近日在華府演講時說:「台灣的民主正在決定兩岸關係的發展方向。」這無疑也是所謂之「台灣共識」,北京方面對此又會說不嗎?

盧卡爾 美國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