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筆錚錚:唐唐怕辯論理由一籮籮

特首參選人唐英年屬於口才不怎麼樣的人。第一,他經常「口窒窒」;第二,他回答問題時經常辭不達意,不知所謂;第三,經常出言輕率,講錯話。在輿情眼裏,唐英年笨嘴拙舌,是他能力低下、水平不高的表現。對此,唐營也不能不承認,然而還要把他美化成「大智若愚」。

唐英年也知道自己口才不好,因此,他對梁振英、何俊仁同場辯論的邀請一直推三阻四,他的藉口是:根據外國經驗,選舉辯論要成為「正式候選人」之後才能進行,他現在和對手都還沒有成為「正式候選人」,要登記之後才能考慮。唐英年還說,同場辯論是很嚴肅的事情,要訂好完整的規則才能展開。

唐英年怯場,不敢辯論、不想辯論,直說就是,拿這些不成為理由的理由搪塞,一點也改變不了他害怕辯論的事實。事實上,選舉辯論無論是在外國還是中國人已經實現了民主選舉的台灣地區,都是家常便飯,許多情況下參選人根本不用成為甚麼「候選人」就可以隨時展開同場辯論,至於「辯論規則」,那是只要有心辯論就很容易制訂的,根本不應成為「推阻」的理由。

唐英年口才不行,不敢參加同場辯論,還有一個「理由」,就是選民不會只看口才,競選辯論不是單靠口才,最重要是政綱內容是否真的能夠切合社會需要。

唐英年這樣講又是「文不對題」,因為誰也沒說過選民只看口才,誰也沒有因為重視同場辯論和參選人口才而否定政綱內容的重要性。社會輿論希望參選人同場辯論,是為了更好的看清、了解參選人的政綱內容,了解他的思路和能力,這包括他的表達能力,包括他對自己制訂的政綱是不是深思熟慮。對此,口才如何不是很有看頭、很重要嗎?

傳媒人柳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