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灰:初三赤口談罵人

俗例以新年初三為赤口日,易犯口角之爭,大家在人流擠迫的地方,切記忍讓,否則惹來一聲「港人是狗」,也就大殺風景,影響節日情緒。

對以狂言謾罵求出位之徒,不值一顧。報載不少港人對內地某學者出言不遜,開口傷人,大感不忿,破口對罵,正中鄙夫下懷,由其竊笑。對於此等行徑,應該置之不理,這絕非唾面自乾,而是避免中人圈套,受人愚弄。

何況不少港人根本也是五十步笑百步,沒有哪一天在報章、電視或互聯網上可以看不到政客市民高聲辱罵別人是豬是狗是狼是鼠,甚至更難聽更難看的謾罵語言和動作。不願被罵,最好自己也不要罵人。

人各有不同的好惡和生活習慣,為宣洩不滿,人總要罵人,總好過整天嬉皮笑臉,笑裏藏刀;然而,罵人應該有藝術、有層次、合身份、顧儀態,身為潑婦,不妨罵街;為人師表,敦厚溫和;市井之徒,不用粗言穢語,則難以服眾;狡官政客,必須擲地有聲,博傳媒登載。指桑罵槐,任由別人自己對號入座,待等被罵者暴跳如雷,再輕描淡寫回敬一句:「又唔係話你!」讓其七竅生煙,反應無辭,是頗高的罵人境界。借嬉笑為謾罵,尖酸刻薄,綿裏藏針,讓人被罵而不知,旁人聽而捧腹,比互相對罵更有效。指鹿為馬、混淆視聽、強詞奪理、聲大夾惡,有時也能奏效,但須適可而止,不能過分。

要罵人的目的很多,為洩憤,為公義,為罵而罵,有理無理都可以,總之動口不動手;但絕對不該為侮辱別人而罵,也不可以一竹篙打一船人,以偏概全,必須弄清楚要指罵的對象;罵時罵,更不要無故把人家親屬長輩牽涉在內,惹人有理反感。

有時我也喜歡罵人,但還是寧願不罵的好。

譚榮邦 前政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