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古今:言論自由 公權勿管
一年之計在於春,龍年首日關心港事,孔慶東失言引起港人強烈反彈的風波正在發展之中,亦可為港人提供良機,檢討如何與內地人不卑不亢相待。
從剛性的架構方面言,香港按「一國兩制」的規範,只要不危及國家主權,港人的生活方式及精神價值可以全面自主,本港和內地於各領域之兩制的地位完全平等。
從軟性的素質方面言,港制生命力之是強是弱、是優是劣,既有歷史已存的客觀因素,譬如香港回歸卻能保有己制,基本已標示了港制的價值;另外亦有還須靠港人未來努力發揮的主觀因素。
基於上述兩大前提,港人面對孔教授的言論,根本無需氣急敗壞,更不必懷憂喪志。孔有他的言論自由,儘管是意氣多過講理,也一定程度代表內地人對港人的情緒和評價。但港人應有充分的自信、足可包容此種即便可能是出自惡意的批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孔以言論為武器,港人若欲回敬,必也止於言論,超此範圍,如遊行示威,都屬反應過激,反顯無理及無風度。民間對民間,更勿讓不管是哪方的公權力介入,就讓百花齊放,諸家爭鳴!只是他自稱是孔子的血親後裔,是否屬實,事關杏壇風紀,姑且勿計較他一貫極端及粗俗的言止是否有違孔子的中庸及斯文之道,北大當局確有義務嚴謹查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