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太陽虹

    神州聽雨:小事件大意義

  • 先是廣東道示威事件,最終以D&G道歉告終;再是港鐵車廂內內地客和港人之間為進食問題爆發罵戰,一段視頻在網上掀起軒然大波。如何看待新年伊始這兩樁看似起因很小,但後來卻一再演繹,讓中港兩地都感覺到五味雜陳的事件,成為最近輿論熱議的話題。

    小事往往體現大意義。廣東道的示威,港鐵中的罵戰,有一個公約數問題,就是港人和內地客之間在香港發生了直接和間接的矛盾。這當中,港人不滿D&G將自己和內地客區別對待,認為自己應有的地位受到了衝擊,但是示威並沒直接點破此點,還是衝着D&G的不公平去的;而港鐵車廂內,港人卻將對內地客的不滿直接宣洩,雙方言來語去,都認為對方侵犯了自己的尊嚴。

    顯然,這個公約數就是個人遊帶來的內地客衝擊了港人正常的生活節奏,挑戰了港人慣有的地位。說得直接一點,港人對於內地客,一直以來伴隨着經濟發展、生活水平的先發優勢,天然地有着一種俯看的優越感。現在,這種優越感非但正在減少,甚至在有些地方淪為失落感,港人難以接受此種事實,不難理解。

    而對內地客來說,一直艷羨香港的國際地位,艷羨港人生活方式的自由,也幾乎天然地存在着面對港人的自卑感,這種自卑感如今在香港變化為兩種形式,一是炫富張揚,故意要表現出對港人的冷淡,高港人一籌的消費能力,甚至走極端,漠視香港有關法律規定,以體現自己「有錢大晒」的感覺;二是擠破頭皮,要將自己或下一代變成擁有香港身份的香港人,於是,來買樓的內地豪客接二連三,來生仔的內地孕婦蜂擁而至。

    既然大家都懷着對對方的一種由不得己的心理,那麼交集中出現衝突就是正常的。而接下來的問題則更進一步,衝突中還進一步體現出兩地文化、習慣和法治環境的差異,而且,這種差異有潛在的演進趨勢,即香港出現了內地化的苗頭。香港相對於內地是法治、民主和文明社會,但回歸日久,內地香港聯繫日益緊密,內地不良文化的大染缸作用也逐漸蔓延、侵蝕至香港。就連特首如今的公開講話,北京味道都愈來愈濃了。

    港人和內地客之間的衝突,從本質上來說,應該隱含着一種針對香港內地化的擔憂和抗拒。

    尤可夫 傳媒人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