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攻略:年宵商業化失意義?

中文大學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高級導師李兆波

「唔買都嚟睇吓﹗」年宵市場昨日開鑼,年輕人為爭取生意大叫大喊。近年年宵市場是年輕人發揮創意、一嘗創業的實戰場,也是一班商人的搵錢捷徑。究竟在這個消費主義行頭的社會,年宵的傳統節日意義還剩多少?

Q:年宵市場成為年輕人創業之地,對年輕人有何影響?

A:年宵市場是年輕人學以致用的好時機。年輕人以較便宜租金,小試牛刀,吸取營商經驗。由投標、訂貨到宣傳「一腳踢」,他們從中可學習團隊精神,對將來步入職場有莫大幫助。但近年在傳媒渲染下,年宵被視為賺快錢途徑,容易令年輕人出現「以錢為上」的心態。

Q:現今的年宵如何發揮傳統中國文化的功效?

A:逛年宵是中國農曆新年的傳統。年三十晚,吃過團年飯後,一家大小就會去逛花市,成為維繫家庭關係習俗。在年宵市場出售的傳統貨品,如風車、揮春、桃花等,可提醒各人農曆新年意義,對下一代起重要教育作用。

Q:社會物質氾濫,年宵是否也被商業化,成為散貨場?

A:近年不少節日漸趨商業化,如聖誕節、情人節,而年宵也成為商人賺錢的途徑。有別以往,現今的年宵都是賣氣球、公仔等消費品,明顯被商業化。加上媒體的年宵報道主要集中提及年宵生意銷路、市民如何消費之類,逐漸失去年宵的傳統節日意義。

延伸思考

1.年宵如何體現香港人的拚搏及創意精神?

A:年宵市場競爭大,檔主會設計別具特色的產品,務求做到「人無我有」,突圍而出,所以每年都會見到具創意產品出爐。香港是自由社會,一直以來靠獅子山下的拼博精神,以創意求存,因此創意可說是港人與生俱來的技能。

2.除年宵外,近年出現不少大型展覽,這與消費主義冒起有何關係?

A:大型展覽可「薄利多銷」,加上租金便宜,成為商人速銷另一渠道,亦形成社會主張不斷消費的風氣。港人抱有貪小便宜心態,每逢大型活動就去「掃平貨」,這種「唔買就蝕底」心理,造成浪費現象。

聯絡電郵:studies@o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