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灰白:民以食為天

活雞恢復供應,可望有活雞過年,彌補冬節無鮮雞的掃興。食物及衞生局採取果斷措施阻止病毒傳播,整頓街市雞檔,本地雞農和內地家禽進口商、市民和政客都沒有公開謾罵,也就等如在暗暗叫好。觀乎今天市民對禽流感的態度,已趨成熟,沒有恐慌,沒有埋怨,雞販們即使千般不願,也盡量跟官方配合,打退一場疫症爆發的危機。如果官民在各方面都可以如此衷誠合作,大家的日子都會好過一些。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本地活雞「羈囚」三星期,由苗條雲英雞變成肥胖大雞婆,家中司廚者都擔心不知如何烹調,才能使橡皮雞變成佳餚;幸而媒體機構都邀請名廚提供貼士,讓大家放心處理,否則首批活雞滯銷,又會引起雞販不滿。

另一則有關食品的爭拗,是應否食用魚翅。近年吃魚翅次數少了,並非因為環保的考慮,只是因為實在吃不起。劣質魚翅不吃也罷,過得去的魚翅動輒數百元一客,並非普通中產人士可以經常享用,偶爾大快朵頤,相信不會導致鯊魚絕種。

近日,魚翅業界登報反駁環保分子吃魚翅有罪論,以海洋生物持續發展為前提,要求環保分子作出科學辯證去解釋何以鯊魚不能捕和魚翅不能吃,我支持這場辯論。環保分子的言論愈來愈偏頗,慣以煽情的手法爭取支持,小題大做,無事生非,除了「環保」二字,其他一概不管。一面倒地支持環保,信非社會之福。

捕鯊活動可以管制,規定須以人道方法進行,但毋須完全禁絕。飲龢食德,魚翅入饌是我國烹飪藝術精華,民族崇尚食品,高度飲食文明代表,反被視為野蠻和不文明,更要求予以禁絕,絕對是以偏概全。趁禁制尚未達共識,今年春節頗有衝動要傾囊吃一頓紅燒大鮑翅,慶賀新年。

譚榮邦 前政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