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筆錚錚:讓螢火之光再亮起來

香港雖然被英國人統治了一百五十多年,但仍然有和中國母體命運緊密相聯的革命史,成為中國近代革命史的一個小小部分。這部微薄的革命史,主要是孫中山領導的革命和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這些年,香港政府開始注意「古物古蹟保護」,注意「活化歷史」,就有助於人們對這些「革命史」和相關人物事迹的發掘。當然,相比於主要發生在內地的波瀾壯闊的革命運動和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香港只是螢火之光,沒有那麼驚心動魄、光彩照人。

幾個月前,香港和內地、台灣及全球華人社區一樣,為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舉行了各種各樣的紀念活動,政府有關部門和有心人也借此機會「活化」了一些與此有關的歷史古蹟和人物事迹。例如,新界沙頭角蓮麻坑村有一個葉定仕故居被「修復」,故居主人翁葉定仕的革命事迹被「活化」。

葉定仕生於一八七九年,早年從沙頭角走出去到泰國謀生,經商有成,是孫中山先生在泰國成立的中華會館的首批會員。葉定仕崇拜和追隨中山先生,為革命捐獻財物,一九三六年因泰國發生排華運動,他偕家人返回蓮麻坑村居住。

葉定仕雖然是在泰國經商,但對中國如何發展工商業頗有心得,一九三五年,他撰寫了《振興中華實業計劃》。一九三七年,他赴南京將其呈交國民政府,當時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和立法院院長孫科見了他,然葉定仕的計劃書並未得到國民政府重視。

一九四三年,葉定仕病逝於蓮麻坑村故居,他的兒子則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東江縱隊,「繼續革命」。葉定仕的故居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起空置,年久失修,破爛不堪。經後人奔走交涉,被政府評為二級歷史建築。如今修繕一新,屋主的革命史也被挖掘活化。

傳媒人 柳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