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灰白:第三跑道口舌之爭

興建機場第三跑道公眾諮詢報告發表,不出所料,雖然有超過七成市民支持,仍馬上有人表示強烈反對。

一個運作良好的機場是一個城市的招牌、當地市民的驕傲、地方創富的本錢。不是每個地方單憑花錢興建便可擁有一個完美的國際機場,得靠天時、地利及人和,方能在國際航運地圖上佔一席位。

在前兩者,香港佔盡優勢,遠離地震帶,颶風不多,暴雪絕無;處世界中心,位祖國閘口,除南美以外,飛到全世界各主要城市,航程都不會超過二十小時;加上機場管理完善,向為世界稱許。因此,自以前的啟德到今天的香港國際機場,始終都能保持最重要國際機場的地位,確是城市之光、經濟之源、市民之便。

城市的發展絕對不能停頓下來。儘管地區內充滿重複基建構築,在機場營運方面,我們仍有優勢,關鍵在於軟件配套充足,暫時還能稍佔鰲頭;如果在硬件上不做工夫,與時俱進,終有一天讓人迎頭趕上,使我們優勢盡失。硬件構建需時,再不及早未雨綢繆,為時恐晚。

第三跑道選址必在現有機場附近,已無選擇餘地,對周邊環境造成影響自是不能避免,如何可以把影響減至可容忍程度,須由有關當局審慎考慮,嚴格遵行。要求零影響,無異緣木求魚,無助對事情的理性討論。

錢從哪裏來,是一個永恒的問題。一千多億固是巨額,機場作為一項城市基建設施,政府自然要承擔財政責任;但機管局是一個商業營利機構,也必須從其他方面設法融資。香港目前財儲豐碩,舉債絕無問題,但集資成本必須由用者分擔。我們不能漠視香港的長遠發展,一千億可建一百家醫院、二千座公屋、三萬間學校之類的反對理由不值一哂。

前政務官 譚榮邦